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古埃及文化起源中国论遭专家驳斥

更新时间:2007-03-28 11:29:22 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4287
 

科技时代_古埃及文化起源中国论遭专家驳斥(图)


    良渚文化出土的古玉

    大胆推测,还是炒作?

  近日,《深圳晚报》的一篇名为《4500年前古埃及文化被疑起源于中国良渚文化》被网络大量转载。文章称,半年前,爱好赏玩古玉的姜广明在无意间发现,五六千年前中国良渚时期的远古玉“神徽”与象征古埃及文明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惊人的相似。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姜广明提出大胆假设:数千年前,中国良渚时期的部分群体是否可能迁移至古埃及,同时将古中国文明带到了古埃及。

  姜广明提出的“假设”不可谓不大胆,然而,学术界对这种大胆的“假设”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古玉收藏者姜广明:

  三方面可印证古埃及文化源于中国良渚地区。

  姜广明告诉记者,他在以前都是玩明清玉的,直到2004年,他偶然得到这块良渚时期的远古玉,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卖家介绍这块古玉是五六千年前中国良渚时期的远古玉“神徽”。姜广明告诉记者,拿到这块远古玉时,他一眼就相中了。

  他个人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印证,古埃及文化源于中国良渚地区的假设。

  第一个相似点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与中国良渚时期的“神徽”都是人兽结合体,两者头部均戴有羽状冠饰,而这显示出的是对太阳和神的崇拜。众所周知,“狮身人面像”是“金字塔”中法老的守护神,这与良渚时期“神徽”对“土筑金字塔”中巫师的守护也有共通之处;第二个相似点是古埃及金字塔是由土丘与泥砖筑成的“方形墓室”逐渐堆积而成,墓室之间有楼梯相连,良渚时期的“土筑金字塔”亦称“土祭坛”,也是由红土台、灰土围沟等铸成,两者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胡夫”金字塔出现在4800年前,而良渚文化开始于5300年前,从文化传播的时间上推断也合理;最后的相似点是古埃及约4千年前就习惯以黑字红名自上而下、从右至左书写,这与中国古代用黑墨红章的书写习惯和书写顺序也是不谋而合。他因此大胆推测:良渚时期的部分人群可能因环境的变化迁移至古埃及,从而能够将东方文明播撒到当时的西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

  玉器纹饰的对比怎么可能反映文化的对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庆柱所长告诉记者,如果以胡夫金字塔来推断,那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胡夫”并不是最早的金字塔,而是最鼎盛时期的金字塔,在“胡夫”的南边还有数座更早期的金字塔,他本人专门去埃及考察过金字塔。这点可以确信,那就是,金字塔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脉相传下来的,有一个过程,“胡夫”金字塔的修建时间只是这一条线上中间的一个点。至于古埃及文化中的主要图案、帝王,国内根本没有人搞这方面的考古研究,更不用说中国古文明和埃及古文明的对比了。

  刘所长介绍,对于文化的传播现在一直有两种争论,一是传播论,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那古埃及文明和中国良渚文明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中国文化最早的迁徙路线是从北边经由蒙古、西伯利亚到达南美洲的。从南边走,时间要推移到2500年之后了,因为从阿拉伯到北非;从海洋走,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中国文化的“脚步”是从汉代开始往外走的,先是到达印度,再由印度南部传播到东南亚地区的。这是考古界的普遍结论。第二个观点就是人们认为,文化的传播是自发形成的,是人本能的意愿表现,是自发认识的结果。

  刘所长提醒,做玉用的是物理方法,玉器没法断定时代,因为玉石形成的年代在上千万年间,而我们仅仅需要了解几千年的历史。因此,玉石对于我们的断代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玉,本身作为装饰品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倒是研究玉器的雕凿工具的发展史,还能还原历史。相反,陶器倒是可以根据烧制的过程,来探寻其文化的意义。

  玉器纹饰的对比怎么可能反映文化的对比呢?刘所长坚定地质疑姜广明古埃及文化源于中国良渚地区的提法。他介绍,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人们为了全力应付瘟疫、水灾,而大搞图腾文化。文化的对比只可能来自于生产资料、环境和生活资料的对比,毕竟是环境造就了文化。江浙地区的文化背景、艺术背景可以说和古埃及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在一个国家里,江浙的文化和西北的文化又是多么的不同。当然文化也可能不经过交流,自然产生,但近似的文化一定有近似的环境,无论气候、气温、自然地理环境,江浙的环境都无法和撒哈拉沙漠相比啊!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

  姜广明的“神徽”真伪是一个问号?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可以说是对良渚文化钻研很深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他是第一个提出“神徽”文化的人。王明达介绍,数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形成一个至高无上的、像上帝一样被膜拜的神,即便是玉皇大帝,也常常被描写成昏庸无能的君主。良渚文化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带有神人兽面纹的玉琮等器物,很可能是一种祖先崇拜。

  在听了记者介绍的姜广明的推论,王明达提出了他的质疑。首先,他对姜广明手中的这块良渚“神徽”的真假提出了疑问。他告诉记者,鉴定专家不可能“通吃”,一般而言,只可能专注于某一行中的某一点,就好比字画鉴定专家,研究齐白石的,让他看傅抱石的,可能比普通人要有经验,毕竟是一行的,但要是碰到“高仿”,那也很有可能走眼。他表示,自己研究良渚玉器数十年,经手看过上万件称之为良渚玉器的宝贝,但鉴定下来多数是赝品。良渚玉器的真品应该收藏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良渚博物馆内,姜广明的“神徽”真伪就是一个问号?

  假若“神徽”是真,仅凭一块良渚时期的玉器就能断定当时的文化形态?中国文明的年代又是如何断带的?古埃及文明分了好多时段,那又如何界定?王明达一连串的反问后,他指出,简单的图片对比,就将良渚时期的文化和古埃及的文化联系起来,这样的推论太牵强。至于说为何“神徽”上的图案会和古埃及的图案相像,那是文化的同步性决定的,由于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对神灵、太阳等的崇拜,也就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图腾可能有相似性。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