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李象群 (红色)雕塑家

更新时间:2007-03-06 08:48: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4451

    朋友相聚,我认识了青年雕塑家李象群。他身着一身深蓝色的休闲西装,不爱说话,洗耳恭听着朋友闲聊,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老一代的雕塑家如刘开渠、王临乙,我比较熟悉。但“李象群”这个名字,我感到很陌生。回到工作室,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马上打开电脑,查看网上的“李象群雕塑家园”。天哪!他的雕塑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不仅富有新意,且有些作品是我国雕塑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顿时,我被“李象群”这个名字吸引住了,被他的雕塑震撼了。他雕塑刀下的作品,放射着时代的光彩,有着无穷的魅力……

  同一个人物,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其认识、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对毛泽东,过去的雕塑大都把他神化了。而象群雕塑刀下的毛泽东形象,如《红星照耀中国》,给人一种离自己很近很近,非常亲切的感觉。显然,毛泽东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已经回到我们中间。

  作品当随时代走,独领风骚李象群的雕塑作品,表现出对伟人毛泽东和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

  小荷才露尖尖角。李象群的雕塑令我拍案叫绝。我决定采访他,具体时间,我们约定在2006年10月26日,到他的工作室“0工场艺术中心”见面,因为那里正在举办他的雕塑作品展。

  ■慈禧坐天下的时候,如云如雪,但是云散雪化以后,她的本质也就完全显现出来———同普通女人一样的躯体

  7点过后,我被接到位于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的798艺术区李象群工作室“0工场艺术中心”。

  我走进展厅,象群和他的助手们都在紧张地工作着。身着一身深蓝色休闲西装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教授李象群,正在聚精会神地弯着腰拍照展品《堆云、堆雪———慈禧》。接我的李师傅想对他说声“接来了”,我赶紧摆摆手,示意不要打扰他拍照。我悄悄站在象群的背后,仔细观察这位年轻雕塑家是如何精心选择角度、精心调整光度,进行拍照的。他头也不抬,一张又一张地连续拍照着,丝毫没有发现我的存在。当他正要拿起三脚架,换个角度拍照时,往后一退,这才猛然发现背后有人,回头一瞧,便赶紧放下三脚架同我握手问好,并一再表示歉意。我说:“好极了!如果我手中要是也有相机的话,一定要把刚才你那精彩的拍照镜头给留下来。”他执意要陪我进客厅喝茶,我坚决地谢绝了,并且说:“我正在进行无声采访,这比有声采访更有意思。请你继续拍照吧,直到你拍完最后一张。”

  “那样吃饭就晚了。”他说,“要不,我们先吃饭。”

  “不,待你拍照完了吃饭。”我说,“你已进入角色,我不想中断拍照。”

  “展品明天收起来,今晚得抓紧时间进行拍照。”他说,“我的作品我最了解,别人拍照我不是太满意。”

  象群接受了我的建议。不仅象群本人,“0工场艺术中心”工作室的每个人,此时此刻谁也没想到吃晚饭的事。

  为期一周的《红旗飘飘飘艺术展》,展厅的正中是站着的毛泽东、骑在战马上的成吉思汗、坐着的邓小平,另外还有裸露着坐在那把老红木椅子上的慈禧。四尊雕塑艺术品都是象群近年来的新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象群介绍说,毛泽东是靠双腿打天下,成吉思汗则是靠在马背上打天下的。

  为拍照,象群用最现代的数码相机和古老的120、130相机反复拍照。他说:“拍摄这样的片子,还是老相机好些。”他一边拍照,一边头也不抬地向我讲解着……

  站立的雕像毛泽东两手掐腰,右腿稍微向前跨出。他头戴八角帽,帽徽红星闪闪。象群风趣地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用脚步量出来的,政权是用枪杆子夺取的。所以,我把这件作品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是思想家,他那深邃的眼神,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在那八角帽下的脑海里正在思考着中国的明天,规划着中国的未来。在中国雕塑史上,如著名雕塑家、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叶毓山,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先生等,都为毛泽东塑造过多尊雕像,而这尊《红星照耀中国》却备受人们热爱,已被印制在中国邮政明信片上了。[JH:PAGE]
    象群的另一尊雕塑、坐在藤椅上的《布衣邓小平》,则身着短袖衫、布军裤,脚穿圆口布鞋,右手放在扶手上,放在扶手上的左手稍微抬起,左腿弯曲,右腿微微前伸,面带微笑,目视前方,给人以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示满意又充满自信的印象。当这尊形象生动逼真的雕塑出现邓林、邓楠、邓榕三姐妹眼前时,她们情不自禁地连连称赞道:“像父亲,非常像父亲!”于是,她们簇拥在塑像旁合影留念。无可挑剔的《布衣邓小平》把伟人气质和平民形象融为一体。前往李象群工作室现场采访的法国、意大利记者,一再称赞象群的创意和雕塑艺术。《布衣邓小平》是应邓氏三姐妹的邀请而创作的,缘由她们看到安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的巴金塑像。为更加真实地表现邓小平,邓楠甘愿亲自做模特。

  在这次展览的雕塑作品中,令观众震撼的是象群新近创作的、以“垂帘听政”而家喻户晓的慈禧。他把这位半身裸露坐着的慈禧雕像命名为意味深长的《堆云·堆雪》。何谓《堆云·堆雪》?他介绍说:“云可以遮天,雪可以盖地。慈禧坐天下的时候,就如云如雪。但是,当云散雪化以后,她的本质也就完全显现出来———同普通女人一样的躯体。”一切都是虚无的,留下的只有历史。

  “象群,9点多了,”李师傅提醒道,“吃饭吧。”

  “哦,9点半了,吃饭吃饭。”象群看看表,说,“老李,你开我的车,我们找一个环境好的餐馆。”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晚饭九十点钟再吃,这很经常。”李师傅解释说。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象群,又教学又带研究生又搞创作,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远远超过金钱。

  ■他每帮助同学画一张画,就收10张画纸,既帮助了同学,又解决了画纸,一举两得

  象群祖籍山东,排行老三。父亲李顺茂是个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婚后生下象群和他的姐姐、哥哥。从小生活在松花江的李象群,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用画笔表现变幻无穷的松花江水,喜欢用冰雪做小雕塑。至今他还记忆犹新,上小学时,学校组织看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铜像”让象群铭记在心,他用泥巴捏起了铜像的英雄形象。他的泥塑得到了同学们的赞美。从此,象群爱上了雕塑。

  雕塑的基础需要素描造型能力,美丽的松花江,给他创造了条件,带来了灵感。他说:“松花江水的颜色,红的、蓝的、金黄的……如同天空一样,从早晨到晚上,无时无刻地变幻着,神奇极了。”在象群的脑海里,松花江是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卷。只要一放学,他就要拿着画笔带着画板到松花江畔作画,画到入迷时,竟然忘记回家吃饭。

  象群说,最早把他带进艺术世界的是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的首任院长杨角老师。他喜欢画油画,从小学到中学,象群的素描一直受到老师的表扬。上初中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今天学农,明天学工,剩下的时间,象群就抓紧画画。他的画越画越精彩,有些同学自己画不好,就请他帮助画。象群倒也热心,经常帮助别人作画。[JH:PAGE]
  象群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画纸经常不够用,他灵机一动,立刻想了个解决画纸的办法:每帮助同学画一张画,就收10张画纸。既帮助了同学,又解决了画纸,一举两得。他在15岁的时候,报考了哈尔滨市评剧院舞台美术。录取4人,80多人报考,他被录取了。不过他 没报到。象群是个善于思考很有主见的学生,临报到时他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对雕塑情有独钟。1978年,高考恢复头一年,17岁的象群高中还没毕业就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了。他实现了梦想,成了“鲁美”首期雕塑系的本科生。让象群更没想到的是,入学后的第二个月,他的雕塑处女作出版了,令人刮目相看。由于象群的雕塑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备受关注,他还没有毕业,已经成为“鲁美”的知名人士。

  1982年,象群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系主任找他谈话时,问他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他回答说:“我没什么打算,只要我学的专业能够用上就成。”其实,他当时最想去的地方是哈尔滨画院,那里就是他当时心目中最高的艺术殿堂。让他兴奋的是,一拿到毕业证书,便接到了留校当老师的通知。留在鲁美当老师,这是象群想都没敢想的,许多同学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雕塑家需要有大象的力量和智慧,更需要有大象的爱心与善良,我乐于做一名大象般的雕塑家

  昨天的学生,今天的老师。象群深感,一夜之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时间有些不适应。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简直不知自己应该如何站,应该如何说。因为讲台下端坐在那里的许多学生年龄都比他大;因为坐在台上许多老师都在瞧着他。他成了全教室的焦点。他镇定了一下,抬起头来,像昨天当学生时一样,先是冲着老师弯腰90度,深深鞠了一躬。

  象群的第一课就这样开讲了。

  昨天之前,他一直都是花父母的钱,今天拿到第一个月发给他的48元工资,有一种顿时成为暴发户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男子汉了。

  从不安于现状的李象群,当了一年老师又不满足了。他不想总局限在一个天地里,应该走出去,到更广阔的艺术世界里闯一闯。于是,他有了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983年9月,他只身来到北京,通过专业考试,被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班录取。半年的进修,他感受到了过去没有学到的不少东西。中央美院想留他,可“鲁美”却急急忙忙催他回去。工资是“鲁美”发,他只好以优异的成绩走出进修班。

  “学而知不足”。这一次的北京进修,让李象群深深感到,外边的世界很大很大,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很多。这位不安于现状的青年教师,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象群回到“鲁美”后,考上了雕塑系贺中令教授的研究生。这期间,他同心心相印的沈阳姑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生李莫唯结婚成家。1990年,他拿下了“鲁美”雕塑系的硕士学位。

  其实,象群名字中的“象”,原来并非大象的“象”,而是方向的“向”。为何要改为大象的“象”呢?他解释说:“我觉得这个‘向’字俗了些。我没同任何人商议,就私自把‘向’字改为‘象’字。”

  仅仅是由于俗了些?“大象的‘象’比方向的‘向’更符合我的个性。因为大象不仅体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智慧、善良、群体,它是力量的象征。”象群微微一笑,说,“雕塑家需要有大象的力量和智慧,更需要有大象的爱心与善良。我喜欢雕塑这个群体,我乐于做一名大象般的雕塑家。”

  李象群,他作为一名青年雕塑家,把每完成一件雕塑作品,看作是攀登艺术大山巅峰的第一步,要想攀登到艺术大山顶峰,就必须风雨无阻,奋进不息,勇往直前……他说:“一个艺术家当他攀登到顶端时,站到峰顶看艺术世界,那该是多美啊!那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勇于爬山的李象群,又决心离开沈阳。1990年9月9日,他拿着作品成绩册,再次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再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央美术学院。 [JH:PAGE]
    象群拿出了作品相册。他的作品件件都透着新意,透着作者鲜明的艺术语言、风格。无疑,珍惜艺术人才的中央美院,这回再也不会放他走了。不过,他的原单位“鲁美”却不肯放人。爱才的院长不得不亲自给“鲁美”写信,请他们忍痛割爱。经过一番努力,“鲁美”才同意放人。象群心甘情愿地卖掉仅有的一件呢子大衣、电视机,凑了三千块钱,办好了离省的手续。11月6日,又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他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工作。

  ■有人评论说,李象群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红色雕塑家,其实他的雕塑题材十分广泛

  对于象群来说,1990年11月16日,是难忘的:从哈尔滨传来了喜讯,儿子出生了。乐得他一夜没睡着觉。1991年年初,他把妻子和儿子接到北京。那时,北京的住房十分紧张,院里不可能分房子给他。他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不得不拿出50元,在附近一家小旅馆租了一间不到4平米的阁子间,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和小饭桌。一家三口人就挤在这里。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我国这似乎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象群的名字真正走向社会,是从日本开始的。1991年,日本通过我国外交部、文化部,邀请李象群等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雕塑家参加“91大子希望雕刻之森”日本国际展。象群做梦也没想到,他创作的石雕《等待太阳的升起》,获得优秀奖。

  象群的雕塑得到了我国文化部的认可,得到了日本国际雕刻展的称赞。从此,他的名字开始响亮起来。从日本载誉归来的李象群,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院里分配给他两间筒子楼里的房子。要知道,在那个住房奇缺的年代,这可是件求之不得的大事情。

  荣誉接踵而来,1993年,象群在院领导的鼓励下,用11天的时间创作了雕塑《永恒的运转》,并送往《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展出。国际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参观展览时,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评价极高,该作品获得展览最高奖———特等奖,并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1994年,象群相继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优秀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7年,在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上,他的雕塑《接力者》获一等奖,再次被萨马兰奇看中并收藏。

  不管是延安时期的《毛泽东》,还是北京世纪坛里的《郭沫若》、哈尔滨的《杨靖宇》,山东登封市迎宾广场上的《永恒的彩霞———任长霞》以及达尔文、冼星海、陈赓大将、巴金、陶行知等等诸多雕像,人们发现,他们都是革命者,于是有人评论说,李象群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红色雕塑家。

  其实,象群的雕塑题材十分广泛,请看:文学馆收藏有《解冻》,鲁迅美术学院和国际奥运会博物馆都收藏有《永恒的运转》,早在1989年鲁迅美术学院就收藏了象群的《接过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广州美术馆收藏着《融》,长春当代艺术馆收藏有《浮》,等等。[JH:PAGE]
  ■他的雕塑作品,既不入流,也不逆流,而是从更深的层面上显现出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到清华大学,改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9月,象群加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他废寝忘食,经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尽管累些,但这却给他创造了施展才干的新天地,感觉非常好。一方面,可以系统总结自己的雕塑实践,并及时传授给学生,为培养雕塑人才服务。他说:“教学的产品就是人才。从长远看,这比我的雕塑作品更重要。”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检验了自己的雕塑实践,迅速提高了理论水平。教学、实践,实践、教学,互相促进,相互提高。

    李教授现在有两个工作室,6个研究生,3个助手。工作室一个在清华,一个在酒仙桥798艺术区。他把在798艺术区的工作室取了个“奇怪”的名字:“0工厂”,包括一个大展厅和一个小展厅,一个设计室,一个创作室,一个画廊。

  李教授为何要把工作室取名“0工厂”呢?因为,人生从“零”开始,万里长征从“零”开始,一切事物都是从“零”开始。所以,他在创作每件作品时,都把它看作从“零”开始。

  中华民族的雕塑艺术一直在燃烧着象群的创作激情。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在鲁迅美术学院、在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受过系统严格的经典雕塑艺术教育。精准的解剖学、严格的教学训练,坚实的素描基础,为他创作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象群把感性、理性和灵性和谐地融入到自己的具象雕塑中。他的艺术实践,消解了我国具象雕塑教学忽视、缺乏的艺术家个性这一症结。他的雕塑作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于各种流派,既不入流,也不逆流,而是从更深的层面上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有着突出个性的艺术风格。

  以往雕塑家为毛泽东做的大量的雕塑像,都是突出表现毛泽东形象的高大、神圣,人们必须仰视他。而李象群雕塑刀下所表现的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形象,则是同普通人非常亲近的。所以,他创作的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就是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的形象;而身穿布衣布鞋的邓小平,是个坐在藤椅上和蔼可亲的老人。为此,邓林激动地说:“好,好,太好了!我父亲退下来以后,就是想过过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时间到街上随便走走,到商场里随便看看,走到哪里都能同群众随便聊聊。可他没法办到。”[JH:PAGE]
  ■他的雕塑艺术经历了三个转折

  象群计划把毛泽东、邓小平的雕塑列入系列作品,下一个毛泽东是大步行走着,而邓小平正在群众中。如果前一个是在思考未来并下定决心的毛泽东,而后一个则是一个朝着光辉未来勇往直前的毛泽东。

  象群回忆说,他的雕塑艺术经历了三个转折,第一个转折是主题性创作。代表作如1993年的作品《永恒的运转》,这件作品完全突破了过去那种写实的传统,表明了人的力量运转,正如同人的生与死、死与生一样,是不间断的轮回运转。

  第二转折是对肖像创作切入点的再思考。如1999年创作的肖像《巴金》,不张扬,看上去是个普通人,学问含在里边。接着又创作了郭沫若、茅盾等。象群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创作了大家最熟悉的毛泽东。毛泽东的雕塑像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高潮。人们越熟悉,创作难度越大,他要用自己对毛泽东的理解,选择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做一次新的尝试,于是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次的尝试成功了,他还要继续尝试下去,把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延伸到《前进、前进、前进》,观众即将看到一个坚定不移、大步前进的毛泽东。

  第三个转折是《堆云、堆雪》。这是象群在雕塑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作为一个载体,肖像体现人生。用肖像替代我说话,反映我对人生的思考。”象群说,“过去,人们总爱把慈禧描绘成魔鬼的化身。而我要把她人性化。云散雪化后,慈禧便回到了一个普通的女人当中。”

  李教授的诸多作品都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5月,他的雕塑头像《山秀》,平和的脸形,美丽的丹凤眼,塑造了一位普通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英国国际肖像雕塑展上获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此项奖。《山秀》感动了评委,他们说,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从气质,都非常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东方女性特有的气质,非常动人。我们从《山秀》所表现出来的造型功力,就不难看出,象群已经深深打下了成为雕塑艺术大家的根基。

    中国雕塑历史悠久,到了唐代,已经涌现出一批著名雕塑艺术家,杨惠之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被称之“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大师而产生大师的伟大时代。瞧!象群正用他那属于自己的雕塑观念、艺术语言,勇敢地攀登在通往艺术殿堂的坎坷崎岖的道路上!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