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展共收到3737件应征作品,不但创历届之最,而且数量之多在国内同类高规格大展中极为罕见,说明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全国除西藏和港澳之外,各地都有作品报名。 上海地区收件报名那天,刘海粟美术馆里排起了长队,外地报名的单子也成叠成叠地堆在组委会的桌子上,作为艺术家的摇篮,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业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平台。
由于入围作品质量之高出乎评委预料,限于名额,不少佳作被忍痛割爱,得知这一消息,不少热心收藏的企业家表示,希望可以为落选作品再设一个比赛,从中选优,然后收藏全部入围作品。还有些机构前来打探本次大展应征雕塑作品的去向,他们纷纷表示了收购落选雕塑的意向,可以说,青年美术大展从没这么热过。
为何热情如此?除了青年美术大展本身的魅力,收藏者的理念转变也是一个原因。主办方负责人称,张晓刚等如今炙手可热的画坛名人,当年在美院当学生的时候,作品仅千元左右,现在最低也要几十万上百万,高的达到千万以上。收藏者面对名家名作的暴涨,转而开始寻找摇篮里刚刚冒出头的青年艺术家,一看艺术潜力,二也因为价位低,一旦日后成名,现在这些作品肯定身价百倍。全国美术青年人数浩瀚,要寻找潜力新人难度极高,因此青年美术大展就成了收藏者观察未来之星的一个“观景台”。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