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陶艺家吕品昌的田园生活

更新时间:2007-02-05 08:39:36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1095
    买下2亩多地,成立自己的陶艺工作室,闲时种植蔬菜。吕品昌在上苑艺术家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世外桃园。他不仅把兴趣变成了职业,还将生活方式融入工作中

  从“市里”到吕品昌家,有一段必经的几公里长的笔直柏油小路,这条路上多数时候静无一人,路两旁矗立着两排长了很多年的苍天大树,更为难得的是两排大树的外层仍是大片的绿地和垂柳。

  傍晚,夕阳斜下,穿过密密的树林,光影与树影斑驳着在小路上交错,扑鼻的是植物的清香与乡村清新的空气,转一个弯,看见不远处的青山,那里就是吕品昌在上苑艺术家村的家了。

  是工作室也是展厅

  几年前,吕品昌在这里买下了2亩多地,用半年时间建起了自己的大房子,吕品昌说他设计自己的房子主要以实用为目的,而最实用的标准就是:有设施完备,空间够大的工作室。

  “搞雕塑的人总是希望能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创作。来北京以后,我一直在琢磨着找一个地方,盖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2000年,才恰巧有这么一个机会。当时上苑这边的道路特别不好,而且挺远,不过我觉得这地方环境不错,以后的潜力也会很好。”吕品昌说。

  找到心仪的地方之后,吕品昌把房子的构造做了清楚规划:雕塑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展厅、卧室、 客厅、天窗、院中鱼池、后院停车房……然后请搞建筑的朋友画张工程图,农民工人的动作也快得很,转眼之间,吕品昌的幸福大屋就建好了。

  吕品昌不仅做陶艺也做雕塑,他的工作室分两块:一个是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大雕塑室,这个雕塑室里摆放着吕品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的雕塑作品,三面墙环绕着做浮雕用的钉在墙壁上的长形木板和满木板的小木楔子(挂泥用的),当然还有专门做大型雕塑用的升降机等设备,剩下的那面墙上还贴着他为做毛泽东雕塑像而搜集的毛泽东历史照片资料。

  另一个就是做陶艺的空间:这里有大小两个煤气烧窑炉,特别修建的储藏泥料的空间,当然拉坯机等做陶专用的机器工具是一样不能少的。

  在这个房子里,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布置精美的摆放有吕品昌陶艺作品的展厅。所有来过吕品昌私人展厅的客人都被它奇异的、美妙绝伦的展示效果,以及富有中国陶瓷艺术魅力的、能够体现吕品昌各个艺术阶段所创作的无可复制的陶艺作品所震撼。

  吕品昌的房子风格比较自然质朴。“我设计自己的房子没有特别刻意去追求豪华。我所有房间的地面都用青石板,我不希望用非常高档的地面,我不喜欢进家要换鞋。客人到我家以后,也可以感觉无拘无束,并且自然放松地交流,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梦想一步步实现

  1994年秋,吕品昌来到北京,目的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个人陶艺展览,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对自己过去十几年在景德镇对陶艺的探索与实践做一个总结,同时他还邀请了当时中央美院的一些教授,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

  展览在北京引起了很大轰动,当时中央美院的“陶艺小屋”里的炼泥机等陶艺设备都已经闲置多年,中央美院的领导看到这个充满了想法和突破的陶艺个展后,对吕品昌很感兴趣,随即向吕品昌发出邀请,希望他来中央美院主持陶艺工作室的工作。

  吕品昌的生活轨迹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他从学习、工作了十几年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转而来到了北京。

  刚来到北京的吕品昌正逢中央美院从王府井(27.32,-1.18,-4.14%)搬到西八间房,由于当时学校的房子非常紧张,美院的许多老师都被安排到了南湖渠砖厂的半地下室住。吕品昌说:“房子只有50平方米,由于是地下室,下水道做得非常不好,只要一下雨屋子就会淹水,最深的一次屋里的水达到七八十公分,一到夏天屋里就特别热,特别潮。”然而就是这样的半地下的房子里,吕品昌和妻子仍然住了两年多,他们的儿子也是那个时候出生的。

  后来,中央美院终于按照吕品昌在学校的级别给他在望京花园分了三室一厅的房子,搬家那天是大年初一,吕品昌的妻子从娘家一回来都惊呆了:“东西都没打包,我说你怎么搬的呢?人家就雇了个人力三轮板车,就那么一趟趟地搬完了。他做起事来很快,什么也不想。”吕品昌的妻子还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搬到新居的情景。

  几年之后,吕品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北京的这几年,他经常会会承接一些城市雕塑的工程,他个人的陶艺作品也经常有画廊、博物馆、私人藏家购买收藏,拍卖会也参加过几次,从没有流拍记录……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他的艺术居住理想也终于实现了。

  宁静的乡村生活

  “我不是特别活跃的人,比较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读些书。”吕品昌说,由于白天学校的工作已经非常的辛苦和繁忙,下班后他就希望能在自己家里呆着。“远离都市是让自己能够清静下来的比较好的方式,所以我一直把上苑这个家当成自己的第一居所,虽然现在城里望京的房子还可以住,但是我在城里一天都不愿意住。”

  吕品昌说,这里的环境与城里的最大区别就是清静。“说白了是想回避一些事情,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

  “在这里他可以随时做作品、带朋友参观他的展厅,种花种菜,打羽毛球,跑步,遛遛狗,周围有鱼塘还可以钓鱼……总之,一切事情都可以在这个房子里完成。”吕品昌的妻子说,“他甚至在园子里挖了一块地,自己当上了农民。”现在,吕品昌已经把田园的劳动作为他休息、调剂生活的主要方式。

  吕品昌的菜园子里什么菜都有,南瓜、茄子、 西红柿、大葱、小白菜、萝卜、菠菜……“我爱吃大辣椒,所以家里大面积的地都种的红辣椒,辣椒的收获季节是最长的,可以吃4、5个月呢!”吕品昌说,如今他们家里吃的都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蔬菜。

  吕品昌的家现在俨然已成了当地的一个“景点”,甚至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国艺术家。有的为了欣赏这位中国著名陶艺家精湛的作品,有的惊叹于他完美的居住工作环境,另外吕品昌妻子做的中式西餐也是他们意外的收获,热情的吕品昌也会带他们去参观附近艺术家的工作室。

  “这些受到热情款待的艺术家觉得中国太好了,外国艺术家生活的相对封闭,在乡村自己住,不像中国艺术家喜欢扎堆。他们感觉中国艺术家人和人之间的热情和氛围挺好的。”吕品昌的妻子说。

  吕品昌

  1962年生于江西。

  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1988年获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艺硕士学位。

  1995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主持陶艺工作室。

  第六届中国全国陶艺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