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说,这件作品已经有整整50年了。作品创作于1956年,是他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当时就是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情景。“后来我到海南岛体验生活,其中,感动我的不是胜利的场景,而是艰苦年代里,战士们的乐观精神。那个时候,国民党围攻游击队在海南岛五指山里的母瑞山,战士们饥寒交迫,但是都很乐观。”于是,潘鹤用20天创作出了《艰苦岁月》,形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构思。在艰苦岁月里,老战士仍然吹奏起快乐的笛子,嘴角微溢着笑意,小战士托腮倾听,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可是,设计的草稿却因为“没有表现革命高潮和胜利”而被否决了,不服输的潘鹤仍旧坚持了自己的思路—要表现感动自己的内容。
作品创作出来后就送到了北京。他说,当时是抱着被批的心情送上去的。结果“批判”没来,反而是全国200多家报纸期刊登出了这件作品。196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后,《艰苦岁月》被放置在军博大厅里,8件微缩复制品还被分送外国元首,但作品从未进入市场。倒是不少国外的画廊和美术馆找到潘鹤,说要收藏这件作品。“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件作品描述的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会有那么多外国人感兴趣。而后来他们回答我说: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呀。”潘鹤笑着说。
今年,潘鹤又受到中央军委的邀请,将《艰苦岁月》按比例放大了一倍制作出来,放到了北京八一礼堂大厅。《艰苦岁月》也被归为表现解放军艰苦奋斗的艺术作品之列。(晶报记者邓妍)
□人物简介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曾创作了室外雕塑100多件,分别竖立于国内外68个城市。创作了室内60多件,被国家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