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环境雕塑与客观环境

更新时间:2007-01-28 22:09: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 爽 编辑:爽爽静静家园 浏览量:1905
摘  要: 环境雕塑是不同于架上造型艺术的另一个概念,它的创作题材,环境,视觉规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环境雕塑体现的是环境与雕塑的和谐,环境中的雕塑应是符合人的审美要求, 在特定的环境状态中起到丰富空间,增加文化内涵和渗透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收容性,创作出接纳适应空间的雕塑,这对于改善客观环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雕塑,环境空间,心理空间,雕塑空间,同构景观空间。

引言:

环境雕塑有独立于其它造型艺术门类的特征,甚至与它最为接近的室内架上雕塑,也因为前者有了“环境”这个前缀,而有了不尽相同的意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将一件本来很满意的室内架上雕塑作品机械地放大加工后移植到室外,其效果未必令人满意,这就说明环境雕塑有区别于造型艺术其它门类的独特之处。一件环境雕塑作品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作者把握这“独门之处”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1 环境雕塑的意义

城市环境雕塑的最理想效应当然是使人们步入立体性的艺术空间。而将建筑化为雕塑的设想已有一世纪之遥,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劳动纪念碑》模型的开放性结构形式及可穿越的流向空间设计中的“建筑意识”是十分明确的;而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所设计的巴赛罗那《圣家族教堂》的造型及外观效果却完全等同于雕塑。人们可以完全以造型的观念来审视这座奇异的建筑,它的艺术魅力是欧洲任何教堂所不可能具有——因为渗透了雕塑的灵魂。   

城市环境雕塑在保持原有的审美属性和文化积累作用的同时,扩充了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关的内涵,并在其功能作用中有效价值被扩展衍化,使之导入社会性的大众化艺术的特征。走向公众生活,围绕公众生存环境而营造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雕塑有机依从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作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体因素之一的城市雕塑,即使是以雕塑为主体,亦不可忽视其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多项度因素的并置,影响城市环境雕塑建设多重性的繁杂组合,来自现实具体地运用过程中难以确保所有环节不出意外的闪失,直接导致最终败笔和不良效果的屡屡教训,逼迫我们针对城市环境雕塑自身的规律需加不断深化的揭示和有效地把握。系统化、有序化,是许多有识的雕塑家们多年实践认同的一种适宜城市环境雕塑规律的理想模式。

综上所述,环境雕塑造型强化了物质的内容而达到了精神高度,物质作为艺术形式是精神支配着物质,并非反之而行。作为造型因素,既是在不断地发现中而扩张其能,也为达到精神的享受为目的。

2 环境雕塑与客观环境

环境雕塑是一种“强加于人”、“强加于环境”的艺术品,无论它的形式如何,材料选择,体量大小,它总是处在比较惹眼的位置上,而且它在占据一定空间的同时,又总是具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冲击性,给人造成视觉以至心理上的刺激。因此对其所处的环境要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要么就是多余的累赘,甚至起到破坏环境的作用。“雕塑垃圾”的作品产生就是由于设计师对客观环境条件缺乏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或者说片面的强调了某些方面的功能要求,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或根本不具备从事环境雕塑创作的专业能力最终没能达到标新立异,美化环境的要求。因此从事环境艺术的艺术家在把握机遇的时候,冷静思考周围环境区别好环境雕塑与绘画及室内架上雕塑的明确意识,真正做到大处着眼,细心下手,才可做出适合环境,适合时代的雕塑作品来。

3环境雕塑与同构空间

在日本这个只有三十七万七千七百四十八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弹丸之地,其环境雕塑

已达一万件左右,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1960年,宇部市率先发起环境雕塑运动,随后全国各城市先后加入环境雕塑运动中,在大规模地发展中,日本也曾出现过“雕塑等于花卉或绿化”、“雕塑等于文化”的错误偏差,造成雕塑有失统一规划地泛滥,产生一些“雕塑公害”。从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雕塑尺度的把握并非易事,成功的环境雕塑作品能让人感到它的存在与环境是天衣无缝地融合、谐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环境空间、心理空间和雕塑空间三者结合形成了“同构景观空间”,而心理空间作为“同构景观空间”的主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构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只有经过心理空间才能确定,环境空间作为“同构景观空间”的客体,具有接纳雕塑空间的作用。“同构空间”的形成,只有接纳雕塑空间才能使心理空间得以雕塑化表现;雕塑空间作为“同构景观空间”主客体之间的媒介,是主客体融汇“同构景观空间”的最终体现。“同构景观空间”三要素之间缺一不可互相依存,在心理空间的支撑下,平衡协调,发挥艺术感染力,在环境空间的依托下发挥雕塑空间的审美价值,在雕塑空间的激活下,发挥“同构景观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

空间是相对的,没有实体做参照,其自身就不存在。因此,空间的变异均以实体为转移,“同构景观空间”同样如此,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多少环境雕塑,就有多少“同构景观空间”。尽管如此在这纷繁的空间形式里,不无规律可循,从人的视觉角度划分,“同构景观空间”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远空间、高远空间、深远空间”。

平远型“同构景观空间”,把人的视野拉平或引向纵深。它宽广开阔,流动性很强,表现力特别丰富。这种空间的特点是以硕大宏远的空间容量,表现“同构景观空间”的氛围和意境。

高远型“同构景观空间”,把人的视野拉向上方。它崇高、雄伟,或游离、飘逸,引人入胜。它将人的视野引向上方,在飘浮不定的空间下,视觉显得格外轻松和愉快。

深远型“同构景观空间”是把人的视线向下方拉,它给人一种幽静寂寞之情。以严谨、肃穆的空间氛围给人以安祥宁静深幽的情怀感受。

环境雕塑的空间构建是环境雕塑创作中的一个侧面,还包括环境自身与雕塑本体的构建,这个复杂的艺术工程需要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雕塑家以及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全力合作才能实现。

4结束语

雕塑和建筑一样,相较而言更具有永恒意味的属性,西方对于环境雕塑的重视由来已久,创作雕塑的实质也是在创造历史的观念深入到艺术家的心理。现代的建筑和人文环境要求也确有必要对雕塑作深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在搞好城市规划,美化环境的同时,放置一些雕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环境雕塑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雕塑与环境的融和使环境变得更加绚丽多姿,雕塑的意义也得到了更深更广的延伸,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著作:王玉良编著,欧洲城市雕塑(雄奇峻伟、瑰丽绚烂)。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3月。

[2] 著作:田卫平著,日本环境雕塑(北海道江别:Mokuchujin)。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

[3] 期刊:陶如让、康新声,“恰如其分”蕴生机,SCULPTURE雕塑,1998,(3):12-13 。

[4] 期刊: 陶如让,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部分北京雕塑人工作座谈纪要,SCULPTURE雕塑,1999,(2)14-15。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