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科学的方法论,遵循正确的鉴别程序。得到一件翡翠,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判断它的真伪,看它是缅甸翠还是贵翠或马来玉,然后再做A货、B货、C货判别。在真伪鉴别过程中主要是运用比重法、折射率法、毡状结构观察法来区分它们。因为,具备毡状结构又呈现绿颜色的玉石,其密度和折射率都与缅甸翡翠相同的目前还没有。笔者曾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那是在翡翠收藏的初期,当时笔者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翡翠,把绿色的玉石都认为是缅甸翠。一次偶然机会,笔者拜识了一位某地很有名气的宝玉石鉴定师(是当时该地区唯一有证书的宝玉石鉴定师)。每当我得到一块绿色玉石都要去虚心讨教,而每次我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时间长了,我的藏品也多了,但我的疑问却越来越大了。为什么这么多的“翡翠”精品都到了我的手中!既然这种东西价值连城怎么会有这么多?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购书查阅资料。同时也买回来了天平、一溴奈等检测工具,并经常出入一些大珠宝店,想办法上手有证书的翡翠A货。在这些大珠宝商店中,我认识了翡翠的毡状结构。运用这些检测工具,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缅甸翡翠。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自己的藏品全军覆没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搞收藏要靠自己,拜师请教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悟性、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靠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方法论。
3、请教“专家”要相信“专家”,但不能迷信“专家”。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要付出代价的。如前所述,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惨痛的经历。当然,初入收藏之道,拜师学艺,请“专家”掌眼是很寻常的事。但殊不知“专家”之中也是良莠不齐,不乏滥竽充数之人。且“专家”非全能之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否则,就不称其为“专家”,叫“全家”得了。对“专家”所下的结论,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做到相信但不迷信,更不盲从。要多向“专家”提几个为什么?回答符合逻辑有道理听之,否则弃之。在古玩界“专家”打眼、出笑话的事时有发生,笔者曾偶得一满绿翡翠挂件(见图),经过检测认为是翡翠A货,于是带之去请教本地一古玩“专家”。“专家”看罢扔过来一句话“假的”!问之为何!答曰“感觉不对,像这样的东西如果是真品不可能传到你的手中”。后问“您说是假的,那是B货还是C货”?答曰“什么B货C货,假的就是假的”。笔者愕然?后知其人是搞瓷器收藏的,对翡翠只知皮毛。因此,在请教专家时,一要心中有数,要请行业高手。对那些“半瓶子醋”,又不谦虚的二把刀“专家”要敬而远之,没必要让他对你的藏品评头论足,亵渎你的心态。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带着这件东西走南闯北,请教过许多“专家”。记得有一次在北方的某一大都市,经人介绍拜识了一位某地矿学院的教授级“专家”,该“专家”接过此物拿手电筒、放大镜看了半天说道:“像是翡翠”。笔者一听便凉了半截,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上手,便知有没有”,您老人家石头研究了一辈子,结论下得是不是有点太谨小慎微了。还有一次笔者来到南方某一大城市,该市正在搞珠宝钻戒质量月免费大鉴定活动。笔者这次将翡翠送到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专家”手中,以期能有一个“开拓性”的结论。谁知该“专家”把翡翠拿在手中掂了一掂,说道:“染色石英岩”。笔者当时差点背过气去,这可真是“草菅翡命”呀。有点矿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石英岩与翡翠的比重悬殊较大,如同铝、铜就是闭上眼睛用手一掂也能辨之,更何况您还睁着两只“专家”之眼。
为了证实自己的结论,笔者不辞辛苦,后终于在深圳中港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见到了真正的翡翠鉴赏大师欧阳秋眉老师,并由香港宝石鉴定所出具了鉴定证书。结论是“兹证明照片所示的翡翠为天然缅甸翡翠(A货)”。这件事对笔者的意义是重大的。表面上看,被鉴定的只是一件不起眼的翡翠,而本质上则是对笔者的信念、方法和努力结果的一次鉴定。笔者认为在翡翠收藏乃至整个艺术品收藏过程中,对专家的点评要多做具体的分析,包括他们的专长、情绪态度及所说的每一句话。如“专家”说你的翡翠是C货,你就要着重分析一下,该翡翠表面是否有裂纹且裂纹中是否有染料。另外,如果一件翡翠在放大镜下观察,其表面有许多黄褐色斑点,那么,不管别人说什么它是B货的可能性都不大,道理很简单,在制作B货的漂洗、注胶两道工序中是不允许这些杂质存在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翡翠收藏爱好者,在翡翠收藏过程中乃至整个艺术品收藏过程中,虚心向“专家”请教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迷信更不能盲从;要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树立一种信念,尊重事实,相信事实,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去印证事实,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