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作品何以难成经典?对于早报记者提出的入选作品反映当下或最近创作风貌的作品极少的质疑,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璜生表示,自己作为美协主席团参与了评选活动。“这主要是对经典的认识问题,经典应该是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印证于人心,并已成为那个时代标志的作品。”他说。
即便是1990年后的创作也都是传统架上绘画、雕塑等,风起云涌的先锋艺术和各类新媒体都没有出现。在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这是否能全面体现广东的艺术全貌?相关人士表示,这跟评选主体有关,“广东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由美协评选,在标准和程序上有相关规定,先锋艺术家们并不在体系内,不能期望这样的展览就能代表当下的全部艺术类型。
此次纪念活动历时近半年,还包括广东美术大展、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等六大展览和“美术论坛”等,同时出版广东美协50年美术作品集和文献集。除了经典作品的专业评选外,十大最具影响力作品的决定权在市民手中,活动的官方网站显示,《年青人》名列榜首。
广东美协经典作品
“广东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包括黎雄才1956年创作的国画《武汉防汛图卷》,黄新波1961年创作的版画《年青人》和广州海珠广场上潘鹤、梁明诚创作的《广州解放纪念像》雕塑等各种形式的经典作品,其中有相当部分都成为时代的象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新中国美术图史》等,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陈衍宁1972年创作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是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件佳作,画家在人物的手、脚以及衣纹的造型处理方面让当时的很多中青年画家倾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后一段时间的油画创作。这幅作品去年在中国嘉德以1012万元成交。
中国美术馆藏的汤小铭油画作品《永不休战》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作鲁迅的“标准像”,画中的晚年鲁迅眉宇紧锁、目光犀利、神态坚毅,被称为“当时所有描绘鲁迅的美术作品中最杰出的”,该作曾被印制成纪念邮票发行。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