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陵东路上的“鸿运斋”展厅,只见一尊高达2.5米的渔翁“雕塑”迎面站立,走近细看,大到肩上挑的渔篓、小到脸上的根根胡须,竟然全都是用竹丝编织而成的。这尊《渔翁》是浙江东阳竹艺工艺大师何福礼的竹编代表作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竹编工艺品。它花去了何先生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堪称此次东阳竹编工艺品展上的一绝。
浙江东阳的木雕早就名闻遐迩,但传统的竹编工艺也如此精湛却知者不多。这次在上海免费展出的东阳竹编工艺品展,让沪上市民大开眼界。
竹编工艺从竹料的选用到拉丝、染色及编织,每一步都有相当精细的工艺。它所用的竹料须是在阳面山坡上生长一年左右的竹子;拉丝时要让竹子在软化处理过程中既细又不断,全靠手工掌握;染色时,在色彩保鲜的基础上还得抗霉和防潮……
竹编工艺不同于木雕,它受技术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艺术想象,但何福礼先生却用一双灵巧的手,突破了这一“定律”。他的作品《双龙白鹤鼎》《千喜龙》《松鼠》等,一件件都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有些作品使用的竹丝甚至比头发还细,用肉眼已无法看清,全凭手指的感觉编织。
据悉,本次展览所展出的15件竹编作品已有好几件被沪上收藏人士看中,其中一件高达1·5米的《双龙白鹤鼎》已以50万元成交。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