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31件西汉瑰宝回归故里

更新时间:2006-12-29 14:34:23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587
 

回归的西汉文物引来关注

  现场直击

  31件西汉瑰宝回归故里

  美籍华人范世兴先生为首的15位海外侨胞和国内爱国人士捐赠、曾流失海外的西汉文物昨日在省文物局首次亮相。这些珍贵的文物显现出精致优美的工艺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31件西汉文物几乎都是等级以上的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件(组),三级文物10件,其余2件为一般文物。它们大体可分为四类:陶编钟一组;着衣式男性裸体陶俑4件;着衣式女性裸体陶俑6件;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12件。其中:灰陶编钟一组9件,由小到大依次排列,高度为15~26厘米,属仿青铜礼器而制作的明器,器形精美、比例合度,由残留颜色推测当时为一组粉白彩编钟。这组编钟与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编钟制作工艺和形制基本相同,是研究西汉时期陪葬制度和礼乐陶器的重要实物资料。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12件,身高61~63厘米,按彩绘工艺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10件,通体为粉彩,上身和下肢为粉红色,腰部向下塑出朱红色棉袍;第二类1件,上身和下肢为橙红色彩绘,腰部向下塑有朱红色粉彩棉袍;第三类1件,上身和下肢为橙红色彩绘,腰部向下塑有粉白色粉彩棉袍。三类不同的彩绘陶俑均有修补痕迹,发型均为中分向后梳辫上盘横插笄,部分陶俑面部彩绘保存较好,眉目清秀,神态自然,躯体比例合度,在陕西出土的汉代陶俑中颇为少见,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属西汉时期塑衣式和着衣式陶俑相互演变时期的典型过渡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着衣式裸体男俑4件,身高60~61厘米,颜色可分为两类:第一类1件,发为黑色,颜面、躯干和下肢均为橙红色。躯体器官毕备,肩部两侧各有一圆孔,用以安装木质臂膀,便于穿着袍服;第二类3件,通体为黑色,发型中分向后梳辫上盘横插笄。全身为裸体,躯体比例合度,采用模、塑、绘结合的工艺,生动地再现了西汉早期高超写实的雕塑艺术水平。该类型陶俑的形体和制作工艺与2003年我国从美国追索回来的西汉黑俑十分相似。着衣式裸体女俑6件,身高47~56厘米,通体为黑色,躯体瘦小,利用写实的手法塑刻了各器官。其肩部两侧各有一圆孔,用以安装木质臂膀,便于穿着丝织衣服。发型中分后下垂,个别陶俑发型刻画较细,女性特征明显,制作工艺为模塑结合。原俑体表面为橙红色,因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黑色。

  专家观点

  它们的老家是陕西

  对于回归西安亮相的海外流失的西汉陶俑等文物,昨日文物专家在现场给予了评价和注释,道出了这些文物不平常的身份和来由。

  原省考古所所长韩伟研究员说,这些文物中部分陶俑有着衣结合塑衣的艺术表现,从历史时间顺序看应是塑衣式艺术表现在先而着衣式在后,塑衣式向着衣式陶俑逐渐演变,在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全着衣式陶俑可以得到见证。汉阳陵的着衣陶俑面相喜悦,而这些陶俑面容严肃,这些陶俑也许是其他汉陵的陪葬俑。

  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研究员说,这批陶俑与秦俑有着先后承继的关系。秦俑从制作风格上和人物形象都是写实的,这批陶俑也是写实的,其比例造型都显示着这一特点。这些陶俑上身穿衣、下身穿裙而不是穿裤,可能表现的是下等人员、或劳作或优戏之人等,如秦俑中的百戏俑就有上身赤膊、下身穿裙者。这反映了此类陶俑应是为高等级贵族殉葬伺陪服务的体现。

  专家袁仲一和韩伟都认为,这些文物的年代是西汉无疑,应比汉阳陵文物的时代略早,与汉文帝霸陵陪葬墓出土文物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可能其年代是汉文帝时期。这些随葬物具有西汉帝陵墓园随葬的特点,与西汉帝王陵园有密切的关系,而除陕西之外其他地方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故此判断它们最早出土的地点也应当是陕西,也许与霸陵有关。

  回归历程

  15位爱国人士集资购回流失海外文物

  一批西汉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美籍华人范世兴先生为首的15位海外侨胞和国内人士出于爱国情怀,将其认购并捐赠送还中国,昨天顺利运抵西安。

  今年初,美籍华人范世兴、邓芳夫妇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几家美国古董店出售中国汉代文物。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爱,他们及时与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取得联系,初步确认了文物的真伪与时代后,范世兴、邓芳夫妇立即订购了古董店即将出售的31件典型文物,同时联络旅居国外的爱国侨胞黄翔华、刘苹、邓清、李涛、陈勇、蔡明奇、王雷、黄岚、王纲和北京的万红、王超敏,上海的施茜等人,共同出资购买这批文物并将其无偿捐赠给中国。今年7月上旬,他们将文物运回北京。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组织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了鉴定,确认全部为流失海外的西汉时期重要文物。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国家文物局决定这批文物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定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收藏。

  范世兴先生致函省文物局和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负责人说:“目睹那些象征着曾经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汉军形象的文物,两千年后却惨遭贩卖、远离故土,心中甚感悲凉和耻辱。”“我们只要面对那些陶人的身姿,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身形,我们不正是一把黄土塑成的吗?千千万万的你和我,千千万万的陶俑,更有一颗从没有变过的心,那颗日月可鉴不变的中国心。”有关方面表示,近期将对捐赠人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鼓励这种善举。另据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负责人透露,这批珍贵文物移交后,博物馆将对其进行认真保护和研究,并计划在2007年春节前后举办特别展览,届时这批珍贵文物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