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件流失海外的西汉珍贵文物近日在武装押运下由北京运抵至西安。国家文物局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决定,这批文物今起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定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收藏,该馆将于明年春节前后以特别展览形式对外展出。
31件西汉文物中,有黑色无臂裸俑9件、彩色无臂陶俑13件、黑陶编钟9件。此前,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团鉴定,这些文物几乎都是等级以上的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件(组),三级文物10件。
今年年初,美籍华人范世兴、邓芳夫妇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几家美国古董店出售中国汉代文物,便及时向国内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传送图片进行真伪和时代确认。夫妇俩随后立即订购了即将出售的31件文物,同时主动联络旅居国外的黄翔华、刘苹、邓清等9位爱国侨胞和北京的万红、王超敏,上海的施茜等国内爱国人士,协商共同出资购买并将其无偿捐赠祖国。此后,国内专家鉴定确认,这批文物全部为流失海外的中国西汉时期重要文物。今年6月21日,这批文物远涉重洋寄达北京。
今天上午,记者在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的相关仪式上看到,9件黑陶编钟与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编钟制作工艺和形制基本相同,属贵族陪葬用器。12件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中,有的通体为粉彩,上身和下肢为粉红色,腰部向下塑出朱红色棉袍;有的上身和下肢为橙红色彩绘,腰部向下塑有朱红色粉彩棉袍;有的上身和下肢为橙红色彩绘,腰部向下有粉白色粉彩棉袍。三类不同彩绘陶俑眉目清秀,神态自然,躯体比例合度,在陕西出土的汉代陶俑中颇为少见。而10件着衣式裸体俑则采用模、塑、绘结合的工艺,形体优美,制作工艺精湛,生动再现了西汉早期帝王陵墓高超写实的雕塑艺术水平,其形体和制作工艺与2003年我国从美国索士比拍卖行追索回来的那批西汉黑俑十分相似。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先生今天告诉记者,这批汉代陶俑与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中出土的秦俑相比,在制作风格和文化内涵上有着前后继承关系,属于西汉时期塑衣式和着衣式陶俑相互演变时期的典型过渡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韩伟先生则认为,与汉阳陵已出土的汉俑相比,这批西汉陶俑神态挺严肃,不像汉阳陵陪葬坑的汉俑,应当属于汉景帝以前某个汉代帝王陵墓的陪葬品。
图为10件着衣式无臂陶俑。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