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雕塑让城市更具特色

更新时间:2006-12-19 08:59:52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百川 编辑:小路 浏览量:399
    当不少城市还在贪大、求洋,热衷于大马路、大广场的时候,铜陵市却通过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以城市雕塑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城市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希望其他城市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读一读《雕塑让城市更具特色——“铜陵现象”解析》这篇文章,相信会引起一些思考。

    最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选择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2006年城市雕塑建设工作交流会”。期间,与会代表听取了铜陵市“通过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塑造城市特色”的经验介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铜陵市的经验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铜陵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精心策划,在近乎空白的基础上,陆续建成了60余座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城市雕塑。其中“起舞”、“春晓”、“四嬉铜娃”、“丰收门”、“八宝柱”、“凤鸣”等城市雕塑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殊荣。如今,漫步铜都,城市雕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景区、街头、居住区、广场,各类城市雕塑星罗棋布,主题多样,异彩纷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卓有成效的城市雕塑建设,为铜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财富,彰显了鲜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人们在感叹和享受城市现代化成就之余,也深深地意识到城市快速发展中,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缺少个性和特色的矛盾日益凸显,各方面为之呼唤。然而,铜陵市思想创新,以城市雕塑为突破口,建设特色城市的实践,不失为人们诠释了一种新的思路,被许多会议代表称之为“铜陵现象”。

    铜陵作为一个中等城市,为什么能够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方面取得不凡成绩,形成自己城市的特色优势,应该说是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确立了城市特色化
    
    发展的战略思想
   
   
    20世纪90年代初,铜陵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统筹安排,带动城市特色化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此后,历届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重视城雕建设工作,形成了市领导亲自抓,规划建设部门组织落实,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为保持城市雕塑建设的高起点,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之始,就确定了规划先行的发展思路。铜陵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超前谋略,与中国美院联合编制了《铜陵市城市雕塑规划》,确定了城市雕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以及城市雕塑建设体系。首次提出了以大型铜雕塑作为铜陵骨干雕塑的建设设想。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城市雕塑发展的形势,铜陵市规划局及时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城市雕塑规划,更加注重城市自然特征与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更加注重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与城市社会经济的融合,更加注重城市雕塑题材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对国内外城市雕塑建设先进理念的吸收。

    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铜陵是中国最早的产铜地之一,3000多年的铜采冶历史绵延不断,悠远的青铜文化赋予这座年轻的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年来,铜陵坚持努力发扬、提炼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了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商周青铜壁”、“起舞”、“时空”、“丰收门”、“青铜之光”、“铜都颂”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雕塑,汇成了铜陵文化之魂。

    铜陵市城市雕塑突出地域文化特点,不但使城市更具特色,提高了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市民的亲和力、凝聚力和自豪感。同时也带动了建筑、园林等方面的特色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铜陵市委、市政府在城市雕塑起步之时,就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宁缺勿滥的精品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城市雕塑建设方案的遴选机制。在城市雕塑建设过程中,坚持专家领衔、内外结合、多方参与、共同创作的方式。铜陵最初建设的“起舞”、“春晓”、“铜陵之音”、“四嬉铜娃”、“商周青铜壁”五座雕塑,曾做过100多个方案,进行了三轮遴选。铜陵南大门的“山水之门”雕塑方案,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市规划局会同规划设计、艺术、文管等专业人员,通过4轮50个方案中选定。早在十几年前,铜陵就开始酝酿创作、建设以“长江之魂”为题的城市雕塑,但因选址和方案未达到要求,时至今日尚未建设。

    求精的理念和有效的举措,基本杜绝了盲目和重复建设,使铜陵的城市雕塑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整体水平。

    注重公众诉求和参与

    城市雕塑坐落于公共空间,具有艺术性和公众性的重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雕塑建设的水平是政府管理和公众审美素质的综合体现。铜陵市重视公众诉求和参与,在城市雕塑建设中努力谋求艺术和社会的和谐。城市雕塑创作坚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原则,创作并建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春晓”、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的“童趣”、根据当地文物放大制作的“四嬉铜娃”等一批城市雕塑,受到市民的喜爱和欢迎。

    铜陵市坚持城市雕塑建设决策的科学性,把公众的参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要求城市雕塑建设方案决策前,必须通过展览、媒体介绍等方式进行展示,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为了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关部门还通过举办大型活动、专家讲座、参观展览等,普及城市雕塑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的审美水平。现在,凡到铜陵的人都普遍感到:当地市民对城市雕塑情有独钟,城市雕塑已融入了大众生活。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人们在衣食温饱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形象,塑造城市特色问题已突出地摆在每个城市面前。展望未来,期待更多的城市像铜陵那样,创造和探寻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涌现出百花齐放的“铜陵现象”。  
百川为全国城雕委集体笔名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