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第七期《名家课堂》访谈记录

更新时间:2006-12-14 15:09: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4097
座谈时间:北京时间12月9日晚7点到9点。

地    点:名家讲座聊天室。

活动组织:刁旭、豆儿、清雕淡塑、高健、老木头、我雕我塑、李玲、史贤君、陈伟杰、小笨、候长望、张杰、雕塑自我、林风、贾茜兰

策    划:大正

主  持:大正

特别鸣谢:

中国雕塑平台   http://www.dspt.com.cn/

雕塑杂志:http://blog.sina.com.cn/m/diaosuzazhi

景观基地       http://www.viewbase.cn/

中国雕塑网     http://www.diaosu.cn/

法国魔方       http://www.cubefrance.com/

吉林美术信息网http://www.artjl.com/

东方文化艺术网http://www.eastart.net/

主持人——大正(下文简称主持)

我们今天请到了,著名雕塑家,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老师作客名家,欢迎范老师!

嘉宾——范伟民(下文简称范)

大家好,很高兴很年轻朋友一起聊天!我不是什么著名雕塑家,只是做这个行当久了, 从宏观上可能比大家多知道一些情况。

主持

范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杂志社的主编。我想问一下,这一角色会不会对您的雕塑事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不知道你是指哪方面的影响。我做这本杂志本身就是对雕塑事业的推动,对我个人创作而言,肯定是有些影响的

主持

哈哈,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前几天才看到您的作品,也就是当时才知道您是位雕塑家,您是怎么在工作中处理这两个角色的?

我上班时间处理日常工作,节假日就考虑自己的作品,但很多节假日也用于工作了,因为做杂志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简单地看看稿子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一种创作。

主持

您认为这种在“夹缝”里的空间对您的创作有利还是有弊?

我现在做作品完全是一种兴趣了,有感觉就做,进入这种状态也很快。不然要想专心做作品的话,就干脆放弃这些琐碎的事情。

 

主持

这样啊,哈哈,当我把您作品的图片发在网上后,朋友说有点象亨利摩尔。

没错,是这样的。在我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以后,就很喜欢他的东西。我喜欢简洁明了的感觉,不仅仅是他的作品,还有其他人的。你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大部分是我十多年前创作的。

 

主持

 大家听到了,范老师有保留,回头要他的新作!

主持

除了亨利,您还喜欢那些艺术家的作品?

我比较欣赏布朗库西、马约尔的雕塑,康定斯基和高更的画,还有高迪的建筑!

主持

恩,您最近有什么新作吗?

 因为没工作室,你知道雕塑是比较占地方的,有几件小稿,但是还没时间放大。

主持

范老师,您是位艺术家同时又是位媒体从业者。您怎么看待“炒做”?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艺术家作品做出来后,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一定要拿出来让大家看到,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么你怎么样实现这个过程呢?当你的作品形成了一系列,需要拿出来给公众看,必须要有那么几家媒体来一起做这个工作,这也许就是你所说的“炒作”。这是一个度的问题。

有些老艺术家功底不错,也作了好多作品,甚至是户外雕塑,却连一张好的作品照片都没有留下来,只是默默无闻地创作,是很可贵又很可惜的。

主持

恩,“酒香也怕巷子深”。请范老师顺便说一下您对这个“度”的界定。

宣传是必要的,但不要太过分,作品至少要承担得起名气。我们现在正在准备“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我们的要求就是:作品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个“度”。

主持

太好了。您能大体对"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做下介绍吗 ?

这个展览分为五个地区分展览和一个总展。西南地区展览已经举办 ,东北、西北、华南、华东地区将在07年1月举办,最后还要从中挑选出来最优秀的作品,在北京进行总展。

主持

面对的人群?要求?及其他事项?

这是个学术展览,以展现个人风格为主,属于行业内的展览,没有考虑大众接受群体,所以是以专家组成的艺术委员会提名的形式进行的。

主持

哦!这样啊,是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

对了范老师,为什么在雕塑杂志上对您及你作品的介绍这样少啊?是不是因为您的干预? 

哦,我个人一般比较低调。我是在为大家做平台的。我怎么能用自己搭的平台为自己炒作呢  这不太符合我的性格。

主持

这也是总编与艺术家两个角色不兼容的地方吧,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干的工作和我的作品都是属于雕塑类的,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兼容,两者还是相通的。目前来说,创作自己的作品是放在第二位的。

主持

它不会影响您做为一位艺术家成就感的获得吗?

我只是个艺术工作者。

主持

大家都知道您还是一位雕塑策展人,目前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展几乎都是您策划的,而且都很成功……

我从来没有这么为自己定位,虽然做过很多活动,只是想到、听到、看到也就做了,仅仅做一本杂志是不够的,必须为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做一些事,杂志只是一方面。这样就使得我去思考,去组织,做那些事情。

主持

您最近在策划那些活动,可以透露一下吗

除了刚才提到的和而不同展览,还有明年的大学生展览、“物界”雕塑展以材料与环境,与艺术家的对话为创作主题,第十三届雕塑论坛,还有全国20多家雕塑院的雕塑专题展。

主持

大学生展览,哦,太好了我们这些群里有很多雕塑专业的学生朋友。

我们也尽可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大学生展览预计明年7月初举办,还有一些活动尚在策划中,现在不便透露。 明年肯定比以往任何一年活动都要多。

这次我去成都开会,看到中小学校美育上,绘画、音乐普及得很好,雕塑却比较滞后,所以我也需要一些人来帮助一起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

这么多活动!您是怎么操作进行的,太多了啊!

我的老师郑可先生教会我一种“发散”思维,每件事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互相关联的网中之结。 

主持

我去查下日历……丁亥年,水火即济,是个好兆头

好!借你吉言

主持

时间到时间到,有问题我们转移到互动时间!

互动时间

暗月

您在作品中中国传统艺术的运用不知道有什么要领,能让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比较喜欢简洁明快的线条,在作品里我将自己对民间的剪纸、泥塑等传统工艺的认识糅合其中 就产生了这样的作品。

X X 阔

范伟民老师你好,非常非常高兴能和你互动,在百忙之中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在和大家交流中我觉得范老师非常的谦虚,你做的事情对我们雕塑界影响力很大,组织了好多的事情对雕塑事业的推动作用很大,范老师你辛苦了!

提问:雕塑景观和景观雕塑是否是同一个概念?雕塑的范围在扩大而我们这些学生也越来越感觉迷茫怎么样树立我们对雕塑的理解?我是个学生我个人非常喜欢传统雕塑,我想以后朝这个方向发展你觉得怎么样?我应该怎样做?

雕塑景观和景观雕塑这两个应该是不同的概念,明年我们的论坛将会对这个泛化的雕塑概念进行讨论,还会有一个大展览来帮助大家厘清思路。我们的杂志也会陆续展开这方面的讨论。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杂志、网站,并发表意见。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做传统雕塑,都想当艺术家,宁愿在社会上飘着也不愿意做一些实际的务实的工作。其实介入到雕塑产业基地中去,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X X 阔(22026555)

你怎么看景观雕塑这个专业/学科?

我认为景观雕塑的发展潜力很大,是公众艺术,应当更多的注重设计,注重大众的审美习惯。

暗月

对于您,您觉得在中国,雕塑上是否还有东西束缚着您,让您有时无法让自己的意境伸展,甚至有些雕塑者的通病?

受的教育不同,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约束。现在做事,肯定是要站在一个国际的立场。我已经组织了很多艺术家到各国考察,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开开眼界,近距离接触一些大师和同行的作品,以给自己定位。

飘飘:

范老师你好:我想问你认为做雕塑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感觉和修养。

装雕混混20+1:

雕塑的方向该怎么发展?

个性化,自己的表达语言上。你的想法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屹枫

范老师您好,今年开的曲阳雕刻展销会,您也有到场,请您谈谈,今年的展会与去年的曲阳国际雕刻艺术节有什么差距,是进步还是倒退?

今年的雕刻展销会是当地搞的。政府意在推动旅游产品方面。他们请我过去当评委,与去年的活动不是一回事。说实在,组织得不太好,还有好多好的东西没有组织上来。

屹枫

同感,今年的展销会明显不如去年的艺术节,包括宣传展品方面,有时候真为曲阳雕塑的发展发愁。曲阳目前迫切需要输送什么样的新鲜血液? 

曲阳雕刻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改变提升的。 一定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有几个骨干企业作表率,一定要走集团化的路,不要再各自为政,分散资源,最后毁的还是整个产业。

倒数三圈

范老师,请问您觉得对于一件作品,形式和内容哪个更重要呢?在当前,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两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传统文化???谢谢。

其实我认为形式还是很重要的,中国很缺乏创造和设计意识。

污秽摇篮!

顶这句话!!

feng :

我喜欢光这种材料,也非常想在这方面有所探索,但是我面临两难境遇:光雕塑有研究价值,但是现在看不到实用价值,有的老师不太赞同我研究这个方向,范老师怎么看?您能给我的研究提点建议吗?

我现在正在筹备研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组织,你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但是作为学生你还是应该打好基础。我还是希望你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再来做这件事情,因为它是比较复杂的,它牵涉到另外一个学科的知识。如果能找到合作的伙伴,你也不妨试试。

feng:

谢谢老师的指正,衷心感谢哦,我会努力去做的。

齐  飞

请问范老师,寿山石雕与现代雕塑创作手法结合的路子是合适的吗? 

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

什么路子都可以试试,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是没有任何自我局限的。

齐  飞:

谢老师鼓励! 

鱼苗

范老师!您好!您是如何看待今年奥运雕塑展的整体风貌?

鱼苗。你好,我还记得你的“印章”。

作为奥运雕塑,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但我觉得整体风貌不应该只局限在体育题材上,应当更加丰富一些,考虑到对城市长期的文化艺术的发展的作用,而并非仅为奥运而作。

鱼苗

谢谢!范老师!

暗月

了解过您多次主持和参与重大雕塑艺术展会,想问您一下,是什么给了您这么一份热情(除了雕塑的本职外)?

说不好,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干吧。有时候,人在这个位置上,就会自觉地去做,好像无形的就有这种责任。

小虫

大一也能参与你们的展览吗?

你的作品如果合乎要求,都可以参加。这次和而不同展览,我们就发现有些毕业生的作品比社会上的一些雕塑家要有特点。

老木头

范老师,你作品上的颜色是根据什么来的啊?

你是问我景泰蓝的作品?是根据我的感觉和要表达的内容。

我雕我塑

请问范老师:要突出个人作品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有没直接关联?性格在某中特定意义上会造就风格吗?

答:太有关系了!非常直接的关系!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你不妨多试几种表现形式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作品一多了,你就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雕我塑

那么文化和社会背景能否改变性格?如果能改变,是否风格也在不断的改变?

会改变,风格随着你社会经历的丰富、关注的对象的改变、思考深度的变化,都会有改变的,所以很多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X X 阔

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在状况下,怎么样突出自己啊?

不要太浮躁,要沉下心来自我修练。

老木头

多看书还是多动手啊?

蒙头做一批东西,拉出来办个展览,叫人家提提意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feng

范老师,我听了袁运生老师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他说正在搞中国雕塑的教材,让每个小学生都能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您对现在国内的美术教育有什么看法?

袁老师提的好!但不是他一个人来做这个事,应该是从事教材编制的教育工作者来做,引起政府重视,才能有更好的推动。现在中国的美育,就我了解,近几年一直在学习国外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小学,包括幼儿教育。

网友——

雕塑杂志可不可以做个网络电子杂志,跟雕塑QQ群做连接,增加点击率赢得广告做赞助

我们现在就在做网站和博客,你们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反映给我们,我们会尽力而为! 我们还有一份《雕塑世界》报,给网站和报纸投稿:diaosunet@163.com

颓废的人生

雕塑最忌讳的是什么呢

最忌讳表达不了你想表达的,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是不是这块料)。

LY

请问范老师,雕塑作品是先有市场需求还是先有个人创作?对于个人创作来讲,是希望有人认可,被公众所接受的。

艺术创作是在你能够吃饱饭的前提下进行的,你没有饭吃了,你就必须为老板、为市场服务。

暗月

见您作品大多为抽象,您认为抽象和具象之间有什么区别?

我个人比较喜欢抽象的作品,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屹枫

范老师,现在雕塑的创作越来越简单化了,考虑的也越来越少了,创作出的东西也越来越不经得起推敲了,中国雕塑业很快就会达到一个百花齐鸣的境界,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不会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请问真正的艺术是做给谁看的?

好,我喜欢这个问题。作为个人创作,你必须表达你自己内心的东西,而并非要做给其他人看,就像舞蹈一样,自己高兴,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读懂,但是作为景观雕塑的话,这里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必须考虑大众。

屹枫

谢谢范老师的回答,我会努力的,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心中的艺术。

暗月

呵呵,范老师,有什么纪念品留给我们吗?

纪念品有阿,我们新一期的杂志,还有300份2007年的年历。我们会分发给几个群主,由他们统一调配。也希望有愿意搞活动、做义工的网友和我们联系。谢谢大家!!

主持

谢谢范老师!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