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告诉世界有多美——优秀残疾美术家巡展广州站

更新时间:2006-12-06 08:56:59 来源:21CN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528

告诉世界有多美——优秀残疾美术家巡展广州站

主办单位:北京手牵手文化交流中心 广州省残疾人联合会 广州青年志愿网 

时间:2006年12月9、10日  地点:广州正佳广场五楼中厅

具体内容:12:30-13:30 刘超现场作画 
          14:30-15:30 赵丽现场教授简笔画 
          17:00-18:00 田晓明现场教授剪纸 
   
让我们一起,传递爱与理解,见证美和尊严。
健全人,残疾人,手牵手,一起走。

田晓明简介

    田晓明,女,1963年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剪纸研究会会员、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

    田晓明的艺术经历堪称辉煌,获奖无数,其中1999年在建国50周年剪纸展中获金奖,2000年在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中获一等奖,并拥有一项剪纸吉尼斯世界纪录。

    田晓明是一个崇尚美好、充满梦想的人,曾经做过作家梦、画家梦,17岁那年,在她求医问药的医院里,遇到了爱情。五年之后,田晓明远嫁山东农村,做了农家的媳妇,收起所有的梦想,做饭、喂猪、干农活,和丈夫一起艰难地支撑着一个穷困的大家庭,抚育弟妹,带大了女儿。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缀满五彩幻想的女子在生活中历经磨难,但她却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拥有一份堪称完满的爱情。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为给那间四壁空空的茅草房增添喜庆气氛,田晓明第一次拿起剪刀做剪纸,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已在国家图书馆等处举办多次个人展出并大量获奖。 
 
    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温暖鼓励着她,让田晓明心存感激;在提升自己实现作品价值的过程中,她又痛感身体残疾带来的局限。为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美术家,从2000年起,田晓明就表示要捐献自己的全部获奖作品进行义卖,以设立一个残疾美术家专项基金,并为此多方努力奔走。
    为参加本次义卖,田晓明精心准备、专门创作了100余幅作品,并将自己的部分获作品带到展出现场。在广州期间,田晓明将在正佳广场展出现场定时现场教授剪纸,并与当地残疾剪纸艺术家交流切磋。

赵丽简介

    赵丽,女,1974年生于辽宁海城农村,由于出生时的医疗事故造成双臂神经麻痹,肩、臂、手全部失去功能。 
 
    赵丽是一个坚强的阳光女孩,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以脚代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样获得了童年的快乐。残疾并没能限制赵丽对知识的渴求,到了上学年龄,她和同龄人一起走进课堂,用脚记笔记、做作业、写字、画画,照样成绩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还担任了班干部,是海城市“学雷锋学赖宁双学标兵”。 
 
    初中毕业之后由于家庭困难赵丽险些失学,由于得到了社会关怀才得以继续求学。带着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走进校园,赵丽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辽宁省十佳中学生”和“辽宁省学雷锋积极分子”。 
 
    高中毕业前,由于身体残疾影响了赵丽继续求学,是鞍山师大给了她公平竞争的机会,是社会各界的关怀和资助帮助她完成了美术专业的学业。大学求学期间,赵丽一直成绩优异,任院广播站播音员、系学习部部长,毕业时以全系第一名获奖学金。 
 
    走入社会,赵丽痛感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钢城鞍山缺少面向大众的公益文化场所,历尽艰辛,于1999年创办了鞍山市首家公益画廊“清艺画廊”。最初靠自己卖画所得艰难维持,后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用美术教学和装裱及文化用品经营以艺养艺的道路,“清艺画廊”已成为鞍山市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场所。 
 
    在“清艺画廊”之外,赵丽还在鞍山发起成立了“爱心家园”,为残疾朋友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在“爱心家园”走上轨道之后,赵丽又致力于“国学讲堂”等文化传播事业。
赵丽热爱艺术、勤于创作,是一位优秀的残疾画家,以足代手专攻工笔画,创作了大量作品,曾两次举办个人画展,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为参加本次义卖,赵丽捐献了自己设计印制的100套明信片和十余幅作品实物。在广州期间,赵丽将在正佳广场展出现场签名义卖自己的明信片,定时现场教授简笔画,并与当地残疾美术家交流切磋。

刘超简介

    刘超,男,1970年刘超出生于辽宁大连,由于出生时感染破伤风,严重的神经损伤后遗症(又称脑瘫)注定将伴随刘超一生,注定他将走过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刘超生命的最初几年一直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除了医院,他的空间就是家里的那张大床,当他终于能够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路的时候,已经八岁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岁的时候,这个瘫在床上的孩子已经开始用扭曲抽搐的手夹着笔画画了。他画病床的窗户上能够看到的那一方蓝天,画自己偶尔出门时看到的汽车,画电视画面中出现的大象,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于笔端。

    10岁那年,刘超终于走进学校,12岁的时候,刘超进入大连市少年宫学画,五年后,他的作品获全国少年绘画一等奖,从那时起,开始有人称他“天才”。2000年,在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刘超的作品荣获银奖。由于他最擅画虎,开始有人称他“画虎国手”。只是,刘超不愿说,人们也很难想象,天才的诞生背后都有些什么。 
 
    看刘超画画是一个非常震撼人的过程,平日里生活都无法完全自理的他只要一提起笔,就像被魔杖点中般的变了一个人。彼时彼刻,他的身体、他的心灵,都是属于画的。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刘超才会创作出那么多优美感人的作品,他的作品才会在赴日本展出和在大连市的许多活动中大受欢迎,并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刘超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虽然自己处境艰难,生活堪忧,但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论是扶弱助残还是其它活动,都积极慷慨地献出自己的作品。2003年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在大连市送给各国经济部长的礼物中,就有刘超献出的12幅作品。2004年,当中国残奥功臣载誉归来,刘超向每位金牌选手赠送一幅作品,共献出了50幅精心之作。为成立一个残疾美术家自己的机构自助助人,他捐出了自己的100余册画册、10幅绘画作品和10幅书法作品。 
 
    在广州期间,刘超将在正佳广场现场作画,并与当地公益机构合作,与广州的脑瘫儿童进行交流。

背景介绍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我国残疾人数达6000余万,涉及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提到残疾人,通常会与“弱势群体”和“助残”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误读给人一种错觉,好象他们是无用的多余人,只能翘首企盼健全人的施舍与怜悯。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残疾人具有优秀的美术天赋,用伤残的身躯在平凡的人生中熔铸着艺术的奇迹,并在各自领域里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国有一个为数众多的优秀残疾美术家群体,涉及书法、绘画、剪纸、雕塑、刻瓷、足画、口绘、左书、刺绣、竹编、木雕三十余门类,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冲破残障界限,在全国甚至国际专业大赛中获奖,可以将他们比作“在奥运会上参赛夺牌的残疾选手”。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残疾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是“藏在深山无人识”,在实现作品价值时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大多数优秀的残疾美术家寂寂无名,生活贫困。

“手牵手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北京手牵手文化交流中心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优秀残疾美术家推广的非营利机构,于2005年4月登记注册。 
 
    “手牵手”认为:残疾美术家不是社会的负累,而是未被世界认识到的巨大财富,致力于残疾美术家与社会的沟通,实现价值,体现尊严,自助互助。 
 
    “手牵手”的含义是:健全人,残疾人,手牵手,一起走。 
 
    “沟通就是力量,机会改变命运”。 
 
    “手牵手”首先要做的,是残疾美术家与健全人为主流的社会的沟通与理解。 
 
    多年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出版及专题展出等形式,“手牵手”将残疾美术家的故事和作品展示在公众面前。已建立了优秀残疾美术家资料库,走访国内部分优秀残疾美术家,撰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介绍残疾美术家的图文纪实作品《梦想美丽》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在国家图书馆等处举办残疾美术家作品展出,建立了残疾美术家网站。通过这些努力,大家看到的不是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和作品让人们看到,在这个群体里,除了苦难之外,还有爱,有美,有艺术家的价值与尊严。  
 
    有许多善意的愿望和困境中的需求散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也许一方所拥有的正是另一方面所期待的,只需一个契机,便会成为一个现实的善举。广州是一个有着浓厚公益氛围的城市,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希望热心人看到活动消息后用各种方式告诉更多的人知道:您的每一份参与,都是为残疾美术家朋友贡献了一份力量,不管能否到场,即使您只是关注这样的活动,用不带偏见的眼光看待残疾美术家的作品,也是一份宝贵的理解和支持。而我们,将以生命的感动和美的享受回馈大家。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