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王:
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城市的共有空间,对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知道,近30年,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几乎都集中在中国大陆 。但我们的城市已经千城一面,城市特色危机,城市的发展在今天将从规模导入质量,城市必将以文化作为核心来继续发展,公共艺术将是最有效的表达手段 主持: 说得对! 如果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公共艺术会不会因为强调大众的公共性而和精英文化有鸿沟吗 王: 至少,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受众越多越好 ! 我们简单看一下艺术的历史,可以说,从以前的贵族文化到现代主义的精英文化,直到今天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可以说越是精英越注重和大众的交流 主持: 请联系国内的艺术环境和世界当代的艺术潮流,谈一谈环境雕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王: 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越来越模糊,建筑师也可能是艺术家,艺术家也可能设计建筑,雅典的卫城就是雕塑家菲狄亚斯设计的,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都设计过建筑广场。 主持: 那以我们现在受的教育程度可能无法担当这样的角色转换 王: 西班牙的巴塞罗纳有近百个区域的公共空间是以艺术家为主体,联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市政工程人员一起进行的空间营造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 主持:很想能够拓宽自己的专业范围
王:
但是我们应该重视创造性的扩大视野,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善于吸取新的思想发展整合我们的专业,并能与很多的专业形成合作 。其他的一些专业有一点了解你就能够展开更有效的合作,共同完成跨学科的作品 主持: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 王: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三到五年,仅靠学校学的这点知识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在学校更应该学到一个好的工作方法 主持: 对,不应局限于学院教育,应有更主动的姿态去学习 据了解,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的,当代艺术一直没有离开“民族性”这个话题,居于这样的现象民族的符号语言也频频在他们的作品里见到请您分析一下,中国的公共艺术怎样与当代的艺术潮流更好的结合,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的龙脉. 王: 是,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来讲,更重要的要研究城市本身的地域特点,历史文脉以及特定城市人的行为需求 主持: 嗯 。。那么中国城市当下的都市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王: 比如说:北京,作为中国的王城,其格局在2000年前《周礼》考工记里就以明示出来,其中轴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的中轴路 。 主持: 这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王: 但我们现在的城市,像我们北京已经没有多少这些明确的特征了。以前的北京城就色彩而言非常单纯,紫禁城的金顶红墙,民居的灰色为我们营造了非常好的视觉整体。 主持: 时间到了,请各组派代表提问! イグアナの娘: 校园雕塑怎么定位? 王: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校名,校园里都有不同的空间,比如说:图书馆前、操场前、还有是属于路过性空间还是聚集性空间,应该有不同的分析 刘贤娴 : 前公共艺术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王: 这是为了区别当代公共艺术概念,当代公共艺术概念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有了民主化的社会才会关注到公共性,早期的艺术或者是为了神权、或者是为了君权、或者是为了少数阶层,提供的服务。这并不是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我行我塑: 请问王老师你对现今当代雕塑--宋庄现象如何看待,宋庄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中心,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 王: 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世界广为关注,这与中国的意识形态,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影响力的提升有很大关系。宋庄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部落,形成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心影响亚洲,吸引世界的关注,都得意与此 溪水长流 :我倒觉得现在的雕塑是在玩想法玩创意,不知道王老师怎样看?
王: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所以,创意、观念、绝对是前提 雨中飞鸟: 请问王老师对权威的看法 王: 到了权威这步,就意味着该走下坡路了 牧狼人: 我想问下王老师,如何定位中国的公共艺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面我们该如何发展? 王: 空间并不狭小,只不过我们国家有关公共艺术的百分比法案建设还没有,我们正在努力呼吁建立这个法案,这将保障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健康发展 暗花:看了王老师的作品,发现您有很多作品的形式都是对半拼合,能说说为什么那么钟情于这种形式
王:
中国古代道家学说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关注生命尊重自然是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哲学思想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我觉得非常适合解读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老木头: 望老师我在想我们的作品是表现自己意识呢?还是迎合大众的意识 ? 王: 是引导大众的意识,甚至颠覆大众的意识 悟 : 权威是不是会影响艺术的发展? 王: 这个问题提的好,现代艺术是以颠覆传统艺术建立起来的,但是后现代主义既不否定传统也不否定现代艺术,可以说艺术进入一个更多元的时代 阿蓝: 按说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他的作用是因地制宜点缀环境反映人文服务大众但现下千城一律的局面以不鲜见 每个城市原有的个性被摸杀 使人不知道身在何芳 王老师对此怎么看 王: 首先,因地制宜是对的,但公共艺术以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点缀,更是以艺术的手段重塑城市尊严,那么我们的每种想法有对错吗 溪水长流: 那么可以这样说,只要有好的创意及表现技巧,不管何种材料都是可以用的。 王: 当然,以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转型,我觉得任何材料甚至包括网络的虚拟空间都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 傻小子: 现在中国雕塑的前景如何? 王: 现在雕塑概念非常宽泛,装置、影象、行为、都可以作为雕塑的延展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拥有广阔的空间 锻铜艺术: 铜价的高涨及人们对锻铜的不太认可让我迷茫.请问王老师锻铜的路还有多远?请指教 王: 你做锻铜材料的费用占的很大吗?锻铜这种方式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功能 老木头: 那么我们的每种想法有对错吗? 王: 我觉得不是对就是错,这本身就有问题,我教学从来不告诉学生哪种是对的,我只是告诉他们哪种是好的,哪种是不好的,剩下的是他们自己要寻找的 LY: 您怎么看待艺术家自我炒作?您认为是积极的吗? 王: 这是一个传媒的时代,有时候炒作也是一种本事,但我更注重实至名归 我雕我塑 : 王老师 请问艺术价值出自于用心灵感觉的触动 还是视觉的震撼性 又或是金钱的衡量 还或是历史的见证 或许是.............?/ 王: 或许都有 -阿蓝: 现在说行为艺术大家都不陌生了 但是搞这的呢一群人太不像话 脱也好裸奔也好 只要警察不抓我也没啥说的说的 个人自由嘛 可类似吃死婴得事 频频出现就不能忍勒 但问王老师您认当代艺术的底线是甚么? 王: 多元时代出现这些现象我认为很正常,恰恰反映我们社会的宽容度更大了,对艺术来说是好事,但是不是好的艺术另当别论 木伞 : 请问王老师:目前中国城市雕塑的蓬勃发展是不是对公共艺术的有力推进? 王: 城市雕塑这个词本身非常奇怪,这是只有在中国的词典里才有的,在农村做的雕塑该怎么称呼,从1982年全国成立了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提出的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过度概念。它仅仅是公共艺术的一部分 网泥: 现在好像把雕塑具象的东西做的越来越少拉,都向现代艺术发展拉好像,我想问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 具像的不一定不现代,所谓“现代的”不一定就现代我行我塑:
看好一时的--北京798艺术区如今大多数艺术家已经转移,更多的画廊啊,艺术传媒啊,杂志啊等商业单位和个人的进入,你对这现象怎么看,这是必然还是果然
王:当然是必然,国外也如此,艺术家把这个地方搞热了,房租高了,有钱的机构进驻,艺术家转移到更便宜的地方建立工作室,这是经济社会的产物
我雕我塑 :
那请问我们从事艺术工作 就是在寻找他的价值 来体现他的价值 如果一个好的作品 是不是都要具备以上条件呢 王: 我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派生出来的种种理由 大三: 您认为网络对生活的延伸,对艺术圈的结构有怎么样的影响?您上网多少年了,有什么感触?网恋过没? 王: 网络生活甚至影响着社会的转型,不仅对艺术圈,对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在QQ上聊天很跟不上时代。希望以后也搞些网恋什么的[:P] 木伞: 请问王老师:中国的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法案离我们还有多远?谢谢! 王: 不好说,美国费城1959年通过了百分比法案,用了20多年酝酿呼吁,台湾用了10余年,我想即使是大陆速度也应需要5年左右,这需要一批人的努力,也包括你们 陈茜 : 王老师上网很多年了吧? 王: 我上网主要是查阅资料,收发邮件,如果这也算上网的话那也算老网民了,我是中央美院第一批拥有电脑的教师 X X 阔 : 请问王老师,王老师对我们这次活动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呢? 王: 特别兴奋,非常喜欢,我觉得我还挺年轻 老木头: 在这个多元时代,我时候我真的有点迷茫,但我心里很清楚,我有责任对待文化艺术,但也不泛一些玩弄性.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又什么都不能准确的明白,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你可不可以再 再再通俗点,不要站那么高嘛。你说的我心都了但不知道怎么动手啊 王: 一定要多看书,做艺术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比如说〈艺术史〉、〈思想史〉、甚至〈电影史〉都应该读一读。所谓鉴往而知来。这是我的个人主页:www.wangzhong.net 。以后有空有时间再聊,也可以给我发邮件:wzw21@yahoo.com.cn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