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主创人员在交流创作心得。
在2006年中国·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赤松宫祭祀盛典上,首批40个黄大仙标准塑像亮相,引起了海内外信徒浓厚兴趣。金华市道教协会秘书长陈德松表示,有近2000年历史的黄大仙第一次有了标准像,有助于在海内外更好地弘扬黄大仙文化。
金华山独特的黄大仙文化,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远播海内外,已成为我市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和旅游资源。然而,不同的黄大仙道观和制作者出于不同的理解,塑造了各式各样的黄大仙形象。“我们认为黄大仙应该有一个标准形象,如果能由黄大仙家乡人来完成,赶在今年黄大仙文化旅游节上亮相更有意义。”陈德松及部分道教界人士的这一夙愿终于在今年6月份付诸实施。
承担黄大仙标准像制作任务的金华市凌云雕塑公司总经理徐源来说:“我们在创作中重点突出黄大仙仙风道骨和扶危济困的精神内涵,体现他的美德和善行,求得形神统一。”据“凌云”艺术总监尹根有介绍,黄大仙标准像拿出初稿后,反复征求了道教和美术界专业人士的意见,三易其稿,大小修改不下10次。经过四个月艰苦创作,终于确定了一个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形象。
记者前天在金华市道教协会看到,塑像有55厘米高,分铜雕和树脂仿铜雕两种。雕像中的黄大仙一身道家装束,盘腿正面端坐于莲花座上,头戴莲冠,美髯飘逸。黄大仙左手抬起作剑诀手势,右手执拂尘,神色庄重慈祥。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