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中山铜像制作者于世宏教授
孙中山先生曾三次莅临天津,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因此,孙穗芳博士对天津有着深厚的感情,三年前就曾表达过要在天津捐建一座铜像的愿望。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家于世宏教授接到任务后,马上带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投入到孙中山铜像的制作中。
“孙中山先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社会上流传的照片比较多,如何体现伟人的精、气、神,在众多雕塑中脱颖而出,是最棘手的一件事情。”于教授感叹。在研究了社会上流传的100多张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之后,于教授决定以台湾提供的一张照片为样本,并做些细微的改动。
用于教授的话说:“手是第二张表情。”在照片的样本中,孙中山先生的手是扶在文明棍上,细加揣摩之后,于教授将动作改为握住文明棍,这样看起来更加铿锵有力。原照片中孙中山先生是单腿放松的,设计的时候将重心放到了两腿之间,增强了作品的力量感。此外,铜像采用了纪念碑的形式,高于一般群众的水平视线,人们观看后,能产生一种敬仰之情。铜像高近2.2米,重2吨多,安装在2.3米高的基座上。基座后面镌刻了孙中山先生在津演讲的全文。
铜像揭幕当天,许多市民参与了铜像的安装。孙穗芳博士见到铜像后,顿时动容,她说:“这是我捐建的孙中山铜像中最好的作品,今后我会以这个铜像为样本,在各地捐建。”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