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区,出现一群农民上午9时,郑州市德化步行街突然出现了12个泥塑农民工。他们一个个满身黄泥,头发都被黄泥粘成一绺一绺,眼睛周围、鼻子、嘴巴也都被泥巴糊住了,只露出一双黑眼睛,其中有两个女农民工。
他们有的穿着长长的军大衣,脚上蹬着平底布鞋,脖子上搭着白羊肚手巾,有的腰间扎着粗粗的腰带,有的扎着带穗的围巾。只见他们或蹲或站,或两个人一组或三个人一群,摆出各种雕塑般的造型,立刻吸引了几百人的目光。
一个满身黄泥的女农民工作势要抱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孩子尖叫着躲避开来,最后,还是在妈妈的指引下,小姑娘和女农民工友善地握了握手。
这群泥塑人穿过手机超市,在喧嚣的宣传台前驻足,然后蹲在德化电影院前面的一小块水泥地面上,用小锤子敲水泥,用小铁锨挖坑,犹如回到了他们熟悉的建筑工地。
“你别走啊,让我拍完!”
泥塑农民工让到德化街游玩的市民快乐不已,成群的孩子、老人、年轻人追着他们一起走。
这些农民工非常配合,看到摩天大楼,他们的嘴巴张得老大,眼珠子一动不动,伸着脖子,仰着头,把进城后的好奇和赞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还主动与市民握手、合影,谋杀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的胶卷。一位摩登少女还在调整角度时,帅气的农民工就要走了,急得少女大喊:“你别走啊,让我拍完!”
“卧倒”,一声命令,12个人立即扑倒,有的半卧,有的横躺,还有的两三个人摞在一起;更有甚者,摆出十八罗汉的姿势,令人叫绝。各种各样的姿势,一片凝重的黄土地,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
艺术家联手打造泥土的记忆
据了解,这次走到德化街的泥塑农民工,可不是真的农民工,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专门到郑州举行这样一场名为“老万·泥土记忆”的行为艺术展,牵头的是百年德化街上的十方艺术会所。
他们中有个头发蓬乱的农民工叫王刚,是河南著名油画艺术家,他的中国农民众生相“老万系列”已经成为他的艺术标志,他曾经尝试用油画、陶罐、综合材料等各种形式表现中国农民工的众生相,这次行为艺术,是他探索将老万系列艺术从画框中走到现实生活的尝试。
农民工中个子最高的“老万”是国内艺术界大名鼎鼎的柴中建,他现在是同济大学客座哲学教授。
对于郑州市民的热烈追捧,柴中建教授认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没有想到中原地区人民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捧这么强烈。他认为,河南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去。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