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袁熙坤:画笔传神 雕塑传情

更新时间:2006-11-13 08:46:08 来源:投资理财周刊 作者:潘黎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897

  袁熙坤的艺术人生丰富而充实。画动物,他的《动物速写》一书曾多次印刷,总计发行23万册;画水墨肖像,先后为百余名外国国家元首及知名人士写生创作,并获得他们的签名肯定,被誉为“肖像外交大使”;做雕塑,先后为50余位世界著名人士塑像,受到高度赞扬与好评,被誉为“从平面到立体的肖像使者”。
  艺术上成绩斐然,在众多慈善活动中也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尤其是近年来为即将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打起了“义工”,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内的金台艺术馆不简单。馆前挂着五星红旗和五环旗;湖馆之间,有国家领导人亲手栽种的大片松林,还有外国政要种植的“国际友谊林”;馆内有各国政要的水墨肖像以及世界名人的雕塑。艺术馆的主人袁熙坤更不简单,大气典雅的金台艺术馆竟然由他个人出资建立,是迄今国内最大的民间艺术馆。

  近日,本报《中国书画名人堂》记者有幸造访了金台艺术馆,并走近艺术馆的主人袁熙坤。

    绘画VS雕塑

   “我的宗教是艺术”

  袁熙坤画动物、画肖像、做雕塑无一不精。一见面记者便迫不及待地问他是如何走向艺术之路的。他打趣地笑称是因为自己数学不好,只好画画。其实,袁熙坤生于艺术之家,父亲是著名画家、雕塑家袁晓岑。不过,今天的艺术成就还得益于他的辛勤耕耘。

  在“文革”乱世期间,为了躲避城市人与人的无聊争斗,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在西南边陲的密林中,过了5年鲁宾逊似的野外生活。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创作了不少关于动物的作品,用画笔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丰富无比的动物世界。因此他的《动物速写》一书曾多次印刷,总计发行23万册。他也被破格从云南调到北京。那时他已经是颇有名气的画家了。

  后来,袁熙坤发现,世间生灵复杂、丰富莫过于人类。他开始对人类代表的塑造发生了兴趣,克林顿、叶利钦、普京、阿拉法特等人走进了他的水墨画中。他获得了这些人的签名首肯,收到近百封感谢信,被数十位总统和文化部长授予最高荣誉勋章或艺术奖章。

  袁熙坤在艺术的道路上总是不断探索与思考。开始他是画各国总统的肖像,可是逐渐地他发现总统轮换得太快,便开始想创作一些永恒的人物,而且希望能把这些人物“立体化”。于是一尊尊世界伟人的雕塑从袁熙坤的指间涌现。他说:“以有限的财力无形的才情塑造景仰的人,是我的一个诚挚信念。”

  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对于艺术创作袁熙坤有着平和的心态。在艺术馆里自甘寂寞,独自行走在艺术的世界里。遇到困难,他挂在嘴边的话是“不麻烦上苍,不麻烦组织。”他一直抱着感恩的心生活着。“我的宗教是艺术,我的经文是肖像额头的倾斜、眉宇的微坡、耳廓的转折。”

  采访中,袁熙坤多次提到社会和谐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平衡,而艺术家则是天平中的精神砝码。“我喜欢看到这样的场景,绚烂的阳光下,妈妈带着小孩站在雕塑前,向她的孩子介绍这些对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孩子应该受到这样的教育。”[JH:PAGE]

雕塑 邓小平像


 

    奥运VS慈善“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艺术上早已功成名就,袁熙坤的心却始终牵记着国家和社会。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让袁熙坤着实忙碌了起来。“我在为奥运做义工”,他笑着说。

  早在申奥期间,他就向曾被其画过肖像的152位国家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北京申奥。结果,其中有40多位表示支持,这无疑为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增添了重量级的砝码。200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征集提案签名,呼吁全体政协委员热情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支持下,在全球发起了2008奥运景观雕塑大赛,征集到2433件方案作品,创造了奥林匹克史上新的纪录。提起这些事情,袁熙坤的脸上写满了骄傲的笑容。

  他说:“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在他看来,坚持为奥运做些实事,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我把奥运称做‘阳光工程’。全世界的秒表都是一致的,奥林匹克是最公正、最阳光、最直接体现真善美的事业。之所以办雕塑展,是想让奥运的精神凝固在雕塑上,让更多青少年分享奥运的乐趣。”

  对于奥运,袁熙坤全情投入;对于慈善,他更是慷慨解囊。1991年他率先为安徽水灾捐款上万美元,虽然捐了钱但总还觉得不够,还为灾民画肖像;他第一个为东南亚海啸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艺术品;他还积极为美国飓风灾民拍卖作品筹善款近60万元……没有人能估算出袁熙坤为慈善捐了多少钱,因为也许他捐出的一件作品就价值不菲。默默付出的这些,应该就是如他所说的“责任感”。

    创作VS旅行

   “激情使我记忆力倍增”

  袁熙坤工作时总是随意穿着,带着一顶贝雷帽,颇具艺术家气质。大声地说话,爽朗地笑,快步地走,身上总是充满激情。他对记者说:“激情使我记忆力倍增。”也许正是他保持的这份激情,才有如此多优秀的创作与大家见面。他很推崇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我的笔蘸的不是普通墨水,而是我的心血。”这也正是袁熙坤的写照。

  一到创作的时候,袁熙坤会一反平时的开朗和幽默,变得非常认真。他总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他一贯提倡的对任何事情负责的态度。有些人在艺术创作中,把国外的东西完全照搬过来,袁熙坤对此批判地说“洋东西也有洋俗气”。对于现在艺术市场上的炒作,他不屑一顾。“艺术家是该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是不能太急。艺术是一门真诚的功课。” [JH:PAGE]

  尽管现在忙于奥运和创作,很少有时间能出去走走,不过平常他如果不在创作,就会去旅行、采风。他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在旅途中发现自然的美。然而也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所以,袁熙坤还是一个强烈的生态保护主义者。他曾经大力呼吁对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正是因为他的呼吁、力荐,才使滇池治理项目争取到了世界银行几亿美元的贷款;2000年底云南省玉溪市开始大规模治理抚仙湖,完成的环保整改项目工程的经费已超过3000万元;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夜郎湖水资源保护条例》。

  喜欢动物的袁熙坤同样呼吁人类对动物的保护。他在20年前的一篇短文里写道:“如今在生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得又密切又陌生。两杆气枪对准一只黄鹂,3张网分捕一群没有成熟的鱼。城市里,水塘边的蛙鸣,绿树间的鸟叫,都成为珍贵的自然音响。我应该使人们发现动物真实的‘美’的形象,使人们感到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得到自然的悟化和启示。”

  袁熙坤说:“现在去旅行会比较矛盾。一方面希望看到变化,看到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又害怕看到变化,因为不希望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可爱的动物遭到人类的破坏。我希望社会的发展稳一些,再稳一些,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观。”

    袁熙坤其人

  袁熙坤,1944年6月生于云南昆明。现任中国雕塑学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总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博院顾问。

  1961年至1964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

  1965年至1966年任云南省军区文化部美术特邀创作员。

  1966年至1969年任昆明幻灯制片厂美术编绘员。

  1969年至1972年任昆明橡胶厂工会美工。

  1972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绘画技师。

  198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5年旅居日本,加入日本美术家联盟,成为日本美术家联盟的首位外籍会员。

  1994年成立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任会长。

  1995年自筹资金创建金台艺术馆。

  1999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举办个人画展。

  2000年受国家邮政局委托,设计《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在全国发行。应邀在德国柏林博物馆举办“人与自然”个人画展,轰动柏林。

  2005年8月8日,作为“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的倡导者,被推举为组委会主任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评论·袁熙坤

  他用超凡的能力从平面到立体地将历史文化名人和国际风云人物作为塑造对象,为雕塑艺术开拓了一块辽阔的天地。

——程允贤(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袁熙坤的作品以神写形,以意取情,妙趣天成,浑朴自然。

——王克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袁熙坤的人物造型抓住了精神的深刻内涵,十分传神。

——廖文静(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JH:PAGE]

  袁氏雕塑有两个特点,一是他抛弃了在这个国度一个时期里,塑造领袖人物程序化、形式主义的俗套;二是解决了人体雕塑与贵国的中山服衣纹处理、形体、气韵、衣服质地之间的几重辩证关系。在时间关系上,袁熙坤承其家学,从家族文化中领受到了传统的完整赐福,中华文化精神已化为他的血液。而在当代艺术界,他又是一位先锋。在空间上,他访遍数十个国家,足涉天涯,被公认为民间艺术大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别都是他艺术之旅的停靠站。

——姜卡洛·卡波尼(意大利画家)

  袁熙坤的动物速写一贯地在形似的基础上致力神似——简练、概括地突出对象的主要特征。
  如何忠于他的描绘对象,看他的作品就可以了然。他的创作态度勤奋,在边疆做动物考察时,在炎热的原始森林中顶住蚊子叮、小虫咬,每天坚持作画十多个小时。为了画马、牛的速写,经常每天骑自行车往返40公里路。另一方面可贵的是,它的勤奋精神是同严肃的写实手法密切结合的。他对于自己笔下的飞禽、走兽、家畜,不满足于浮光掠影地勾取大要,不屑于仅得“皮毛”舍弃了“骨法用笔”,而总是毫不苟且地忠实于它们的本来面貌。

——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世代居住在云南的30多个少数民族中都有袁熙坤的朋友。袁熙坤自小便是吃多民族艺术之乳长大的。各有特色的各民族文化集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袁熙坤把这种特色化的绚丽,加以自我风格化的强调,对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颇有贡献的。

——娄晓琪(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

袁熙坤·思语

  对于巴斯德,在细菌与病毒横行的时代,我们其实更需要他。

  对于孟德尔,我想一个美满的姻缘不只在于一个充耳不闻的丈夫和一个视而不见的妻子,更在于优生。

  对于甘地,没有贪婪累积而发霉的脂肪,有的是明哲的头脑,铁骨铮铮的脊梁。

  对于达尔文,蝌蚪变青蛙学说,不只包含生物进化的规律,也关乎社会的稳定渐进。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