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82天,被“赶”出校门
吴为山的祖父是著名的书法家高二适先生,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影响了他。然而,吴为山最终走上雕塑这条艺术道路,却经历了十分曲折的一段人生路。“我曾经参加过两次理科高考,都因为一分之差落了榜。”吴为山回忆说。原来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理工科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吴为山也没能摆脱那个时代的诱惑,但迎接他的却是两次落榜。在他极其痛苦的时候,无锡工艺技校发来了录取通知书。然而这样的人生境遇却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个学校虽然很小,但是有一些民间优秀的艺人教我们泥塑。我记得当时一个老的民间艺人,他住在一个街道的小房子里面,80岁了,我从他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此,他得以进入中国艺术传统写意的大门。1982年,吴为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考试。然而,南师大在他入学82天后因接到举报无奈地把他送出校园。当时全国的大学招生有一条硬性规定,凡是技术学校毕业工作不满两年,大学不允许录取。著名画家陈大羽先生惜他是个人才,以资深教授的名誉亲自写信向招办求情,仍无济于事。这件事并没有打垮他,相反更激励了他的斗志。1983年,吴为山再次以优异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录取。
小“睡童”坐上英皇家“宝座”
吴为山塑造了许多历史上和当今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却是一位小小的“睡童”让他获得了英国皇家雕塑大奖———“攀格林奖”。此次获奖过程中还有一段插曲。2003年,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访问南大,在吴为山办公室的柜架上捧起只有6厘米高的《睡童》,惊讶地问,这是你的作品?当得到肯定后,他向吴为山提出,能否让他带回英国参加展览?吴为山点头应允。几个月后,英国传来消息,《睡童》荣获英国皇家雕塑“攀格林奖”。并在展览中与法国罗丹时代达鲁的作品《农民》放在一起。吴为山高兴之际,把这个消息告诉好友、著名设计家速泰熙,他说:“速先生,你的外孙给我带来了好运。”原来,速泰熙请吴为山为自己出生刚4个月的外孙做脚模。吴为山看到熟睡的婴儿歪着头半张着嘴憨态可掬,一种对小生命的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一具活生生的《睡童》雕像从此诞生了。没想到这个中国娃娃竟然咿咿呀呀地“爬”上了英国皇家雕塑的大奖宝座。
如今很多城市雕塑没有“思想”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被大量引进国内的雕塑界,吸引了很多国内的艺术家追赶着世界潮流。吴为山对此深为忧虑。他说,如果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去自己的文化根脉。他认为,我们民族的艺术不应该为了迎合西方人,而必须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雕塑语言。他自己的写意雕塑就是以中国写意为核心,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基础上,把中国书法精神、造型精神、美术理想融合其中。“我们的雕塑要有人文精神。”他强调说。从这个标准上来看,吴为山表示,现在的很多城市雕塑思想简单、形式单调。“雕塑应该是有精神的,应该是有很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城市面貌在改变,建筑、街道、规划这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雕塑是一定要跟得上的。但是不能一窝蜂地把这个空间都填满了。”他说。如今,吴为山又接受了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一组群雕的任务。吴为山表示,清华、北大、巴黎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很多著名的地方都有他的雕塑,南京博物院还开辟了吴为山名人雕塑陈列馆,那些塑像全是反映人性中真善美的,而南京大屠杀是人性泯灭的罪恶,纪念馆展坑里堆积的同胞白骨离他的工作室只有两公里,如果他的塑像唤不回人性的复苏,他会愧疚的。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