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80后艺术家炫目登场

更新时间:2006-11-08 08:50:22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梁瑛 编辑:木子 浏览量:494
    “嬉戏的图像—当代艺术邀请展”昨日开幕

  80后艺术家炫目登场

  鲜艳的色彩、变形的图像、夸张的符号、游戏的反讽……所有这一切组成一个奇幻的世界,这就是新生代艺术家眼中的21世纪现实场景。昨日下午,“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15位青年艺术家的油画和雕塑作品,这些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青年人以游戏的态度阐释出自己对当代生活的理解,让观众领略了一种别样的人间喜剧。展览将持续至11月22日结束。

  本次展览由深圳美术馆主办、俞可、鲁虹担任策展人,与展览相关的研讨会也同期举行,以“炫一代的图像新标识”为主题,特邀批评家、媒体与参展艺术家共同就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举行了专题研讨。

  他们是“80后”艺术家

  昨日的深圳美术馆嘉宾云集,主展厅全部开放,夸张的色彩和形象扑面而来。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大多是80年代生人,很多人还在美术院校读书,他们是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而成长的,由于深受消费文化、网络文化、动漫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加上面临着全新的图像背景,所以,他们的创作显示出了与上一代艺术家的明显区别。他们不仅在创作方式与图像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在题材与观念的表达上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惠欣的作品别意系列把传统中国画中的白鹤、莲花、翔龙、孔雀等形象用油画语言重新演绎,在艺术家笔下,古意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全新的清新亮丽。王玺的作品则全部采用卡通形象,令人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圣斗士》和《变形金刚》。可以看出,相对以往的艺术,在他们的作品中,嬉戏的成份要更重一些。他们逃离了艺术曾经不堪负荷的崇高使命感,代之以嬉戏的愉悦。看他们的展览,感觉更轻松,也更贴近现在的生活。事实上,对于青年一代艺术家来说,“嬉戏”既包含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又包含着全新的艺术方式,这两者是同一的。

  记录中国当代艺术进程

  除了挂满四壁的油画作品,展厅中间的雕塑作品也成为吸引目光的焦点。刘佳的玻璃钢雕塑人间戏剧系列用一连串人与动物角色的转换体现着生活的荒谬和脆弱,在艺术家的手中,斑点狗昂首挺胸走在前面,而主人则栓着狗链、吐着舌头,跟在后面,无论是狗和人,神态都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大笑。而罗振鸿的《小儿系列》则用几十个一尺高的小人摆满了展厅的中央,他们服装不同,身份各异,却全都仰首向天,有的还在张嘴大笑。

  一直以来,深圳美术馆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先后策划了“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图像的图像——2003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居住在成都——2004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一系列展览。而本次“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则是整个系列展览的延续。立足时代背景来反观今天的艺术发展现状,深圳美术观的这一系列展览记录着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一部分,也提供了一个直面这些正处在行进和生长过程中的年轻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机会。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