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工艺美术大师常世琪与寂寞的微雕艺术

更新时间:2006-10-31 09:00:32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941
    “我今年62岁了,不知道还能雕几年,要是手开始抖了,就没法再拿刻刀。”我国微雕艺术界唯一的“工艺美术大师”常世琪有一个徒弟,跟他10多年,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头发上雕刻的技术。对中国微雕艺术青黄不接的现状,常世琪很担忧。

    1992年,因为在一根两厘米长的白发丝上刻出308个英文字母,常世琪打破了当时由印度微雕家创下的发雕249个字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新的吉尼斯世界发雕纪录保持至今。

    最初,常世琪是玉雕师,1984年,当微雕艺人纷纷尝试在猪鬃上刻字时,常世琪大胆地设想:如果能在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微雕艺术将迈出一大步,因为人的头发粗细仅为猪鬃的1/8,雕刻难度和精度可想而知。

    常世琪开始拿自己的头发作试验。他说,刚起步时,一下刀头发就断,3年中,看着自己的发丝一根根被儿子剪下来,雕成了断发。现在,常世琪拿起一根头发,马上就能判断出是圆是扁、有无棱角,他说:“这种手感都是练出来的。”

    他的第一件作品是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件发雕作品在几年后被人以1万元买走。

    了解常世琪的人都说:常大师在湖北的名气远没有在北京、广州等地方大,而他在国内的名气也远没有在海外大。他曾在台湾举办了6次个人作品展,他在新加坡几乎家喻户晓。

    在昨日文博会古玩分会场,常世琪展示了自己的几件微雕作品,其中,在一片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那片象牙只有5mm×3.4mm大小,而蒙娜丽莎的微笑依然是那么迷人,没有丝毫失真。

    常世琪自幼喜好绘画,年轻时在玉雕厂工作,一有闲暇就自习自画、素描、微刻、雕塑。他说:“这为我后来从事微雕创作打下了很好的艺术基础。”

    进行微雕创作,常世琪从不借助显微镜,完全凭肉眼、手技、心铸而成。他说,进行发雕就像练气功,需要先入定。而创作要酝酿心中于前、行功入静于后,运气于指尖,以特制的雕刀,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现在,常世琪能轻松地在一根头发上雕刻出三行字,但先进的激光技术却能刻出更微小的字,对此,常世琪并不担心。他说:“激光雕刻作品再小,那也只是工艺品,而一刀一刀雕出来的是艺术,包含着创作者的心血。”

    如今已经上了年纪的常世琪最担心自己的手艺没有传人,他说,目前全国微雕人才不足百人,能够在发丝上雕刻的更是少之又少,并不是没有人学,而是真正耐得住寂寞,学有所成的太少。

    常世琪也带过几名徒弟,开始时热情高涨,可不到一个星期就都离开了,因为从事微雕太需要“静”了。尽管很渴望为自己的艺术成就找到衣钵传人,但常世琪仍告诫那些冲着名利来学微雕的人:“耐不住那份寂寞,就学不成这门手艺。”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