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6.4.15—4.25 在PietraSanta Italy 时钟都已指向下半夜3点了,尼古拉先生还快乐地吹着口哨,哼着小调从高梯上爬上爬下更换射灯。这又是一位我们眼见为实的国外“老黄牛”雕塑家,干活兢兢业业,样样在行,而且满怀激情,不知辛劳。明天,哦,不对,今天下午展览就将开幕,身为艺术基金会主席的他本应是西装革履,指点江山才对呀!然而在几百米长的古老拱形展厅里,只有他是忙碌得最久、最辛苦、又最快乐的人。 雕塑家尼古拉先生和萨璨茹女士在PietraSanta生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尼古拉先生来自法国巴黎,萨女士来自台湾。他们都是很成功的雕塑家。几年前他们倾其所有在紧靠PietraSanta的Seravezza购买了一处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切石厂做为工作室和展室。由于那个时代都是使用水切,大厂房便坐落于清澈的河谷旁。我们曾于2000年到访过这里,当时他们刚刚购置,一切都需要整理和维护,但那幢大厂房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令人难忘。几年过去,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修护。特别是他们将地下室改建成的画廊完好保持原有的历史氛围,很适合于作品的陈列。他们创建ARKAD艺术基金会并连续多年举办展览。
[JH:PAGE]
还记得六年前初到Pietrasanta,当法国女雕塑家克里斯汀指着远处被削平的山形告诉我们,那就是几百年来采石留下的记录时我们的惊叹。百年的连续开采,顺着山顶往下层层切割,不伤其它,实属难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这里乃自欧洲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雕塑和雕塑家的状况在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欧洲却面临新的挑战。石刻、青铜逐渐成为传统的艺术技艺样式。已有成就的雕塑家其艺术风格已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自然好过。而许多仍然默默无闻的艺术家还是怀着对艺术的热情尽心创作。前面提到的克里斯汀女士在Pietrasanta也待了二十年。现在与她的男朋友罗伯特居住在Pietrasanta的半山腰,远眺地中海,美景尽收眼底。那里是他们自造的“宫殿”。罗伯特替别墅的主人看房,主人回报他工作有方,特赐予他半亩小片领地,随喜爱艺术的他自由折腾。于是一切破烂变成宝贝的造房之材。房内是挖洞,房外是上树,能想到的点子随便用,一个西西里岛出生的喜爱艺术的看房人在山顶上任意撒野,活脱脱的一位装置艺术家。而她,则靠帮助别的雕塑家工作或不定期替人清理草坪来支付其每月工作室租金及雕刻的材料费用。
去圣·塞马斯蒂安又遇春雨。细雨抚面,好有情调。出国前曾给齐力达美术馆去过E-mail,询问如何抵去,虽然回信告知可乘巴士前往,但临了还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北,绝大多数西班牙人又不熟悉英文,幸好遇上一位热情美丽的且懂英文的西班牙“粉子”,不仅帮我们找到了出租车告知其去处还帮助大砍其价。使我们轻松抵达位于市区十公里以外的路边坡地的齐力达美术馆。此馆面积巨大,在齐力达去世前便修建完毕。不知国内目前有多少雕塑家前往过此处,参观后感受是它真是值得一去之地。它是个人雕塑作品在空间环境展示、设计以及室内陈列的最佳典范。尤其是那处将老谷仓改建的室内陈列馆,从重新的建构到陈列处处可见齐力达自身艺术的影子。粗大方口木榫口对接,构出新的空间布局,木材质地保留着机械和手工砍劈的痕迹。雕塑放置其建筑构建中如同鱼水之关系。应该说七十至九十年代抽象雕塑领军人物无疑是齐力达和尼库齐(野口勇)。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意识、在形态、在材质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四十岁以上的雕塑家。在那个欧美公共景观艺术发展蓬勃兴旺的时期为他们作品在户外空间的延伸恰好提供了诸多的可能。这种相得益彰的延伸不仅在于雕塑与空间关系在视觉上的交融协调,更在于雕塑内涵中精神的独立与现存环境之中的对接关系的问答。齐力达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者。在他大空间的雕塑公园内,陈列作品众多,但互不干扰,完美体现作品本身。突然想起巴塞罗纳大教堂外的一件齐力达铸铁作品。黄昏,街道铺面黄色灯光投映在作品上,四周是教堂高墙围合的空间。坚硬的铸铁件直接平放置由小块石料铺就的地面,你会感到几百年间的教堂与此件作品竟能在此刻对语。在这文明的长河中他们是互联、互动、互感的。如果你静,你便会感知这迎面而来的欧洲人文精神在深沉意义上的这种延续不断。而从简来讲,它们是石材,它们是铁件,这些物质材料在人们手中几千年来不过是被把玩出不同形式的玩意罢了。
2006年5月15日
钱斯华、赵莉写于欧洲途中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