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大千絮语:博物馆与餐馆

更新时间:2006-10-20 08:56: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则华 编辑:小路 浏览量:886

  10月19日,关闭了近8年之久的博德博物馆修缮一新后重新开放。

  博德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柏林博物馆岛上的5大博物馆之一,位于博物馆岛的西北端。远远望去,那强悍的圆顶和雄伟的入口大厅,使这座巴洛克建筑犹如一艘大船,横跨在施普雷河上。博德博物馆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名为弗里德里希大帝博物馆,1956年改为现名,以纪念该馆最著名的一任馆长威廉·冯·博德。该馆曾在二战中严重“受伤”,战后,修缮工作断断续续。1999年,该馆正式关闭,进行全面整修。

  17日,博德博物馆举行重新开放新闻发布会。让笔者甚为感叹的是,多达500名德国内外媒体的记者前来报道,在笔者的印象中,这是一次颇为壮观的新闻发布会。同时,该馆的重新开放还引起了德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德国政府总理和部长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普通百姓纷纷前来参观。

  博德博物馆面积达6600平方米,66个空间展出1700件艺术品,包括古雕塑、拜占廷文物、钱币和油画。据介绍,博物馆的整个修缮工程花费了1620万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4日头版头条评论道,博德博物馆的重新开放是“过去几年中最重大的博物馆事件”。

  都说德国人重视博物馆建设,博德博物馆的重新开放便是很好的一例。事实上,凡到德国的中国人都会发现这一现象:德国人喜欢推荐客人参观博物馆。在德国,稍具历史价值的,就会被纳入博物馆,而且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有,可以说涵盖全部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能满足几乎所有爱好者、各个年龄段和各阶层人士的需求。

  一般人或许不知道产生博物馆的原因。在德国,有一种说法是,19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认为,先进的文化和艺术不能只属于皇家和达官贵人,而应该属于全体民众,应该让广大的、还处于愚昧状态下的民众接触和理解这些先进的文化和艺术,于是便把搜集起来、能体现先进文化和艺术、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陈列起来,博物馆便应运而生,并日益繁荣。

  谈于此,笔者不禁琢磨起这样一个问题:到中国,似乎吃是最主要的,可谓餐馆林立,但少见博物馆。既然中国人那么擅长吃,好像还没有听说过专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著名博物馆?一个喜欢餐馆,一个喜欢博物馆,说明了什么呢?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德两国民众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在中国人看来,科普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但是,德国人对科普的概念采用了较为宽泛的理解,认为科普不仅涉及自然和工程技术,而且也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提出公众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口号。德国政府官员对笔者说,名目繁多的博物馆是德国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举措之一。

  “洋为中用”,已步入小康水平的中国人是否已到了少开餐馆、多开博物馆,少逛餐馆、多逛博物馆的时候了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