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雕塑城市坐标

更新时间:2006-10-05 07:44:09 来源:云南日报网 作者:索拉 编辑:木子 浏览量:2155

    缘起  8月底,小雨中的翠湖之畔,名流云集。张晓刚、毛旭辉、唐志冈、叶永青、潘德海、杨丽萍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共赴“翠湖会”,共同参加了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翠湖会·艺术夜”活动。同城时尚人士倾巢出动,通过观礼一次艺术鉴赏活动,对昆明的城市雕塑进行了一轮新的理解。

    傍晚,当红幕拉下,最后一抹斜阳将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广义先生的雕塑作品《唯物主义者》涂成金色,《Create in yunann 云南创造》当代艺术家油画作品展同期开幕。在落成仪式上,王广义说:“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公共广场落成,这也是每个艺术家的梦想。”在他看来,如果一件雕塑不被公众看到,这相当于把它放在没有光线的屋子里。

    也许这个“唯物主义者”并非唤起了大众的视觉惊奇,因为我们已经对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司空见惯,但无可否认,这一图像——确切地讲,是这一图像的处理方式,十分准确地传达出我们这个时代各种矛盾和经验:从莫名的信仰到愤怒的解构,从英雄主义的气概到消费主义的时尚噱头。艺术家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JH:PAGE]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座雕塑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公共性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界限在哪?因为在这个界限的两边,也许构成了一种冲突;昆明,乃至云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雕塑?雕塑是一个城市精神较好的注解。

    天际线的艺术

    当我们与外地的朋友游玩昆明时,不能免俗地在市中心穿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新旧更替的是城市的天际线。昆明在现代化的名义下,主城区计划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一湖四片”新城区的460平方公里,新的大道将形成新的主轴线,然后延伸、环线、放射,串连起一座座所谓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花园式住宅小区。然而这又如何?如果一街一楼一桥就足以表达这个城市的内涵,那么城市的大就只是一种地理概念而已。[JH:PAGE]
    钢筋水泥?生活甜品?

    雕塑不同于其它艺术品,它不仅被收藏在博物馆里,供人顶礼膜拜,还可作“甜品”——摆在生活的餐桌上让普通市民随意品尝。城市雕塑有时就像建筑上的砖石一样,你天天从它身边经过也许会觉得从未见过它;可一旦没有了它,你又会觉得有什么已经坍塌了。

    每尊雕塑都是一个纪念碑,都记载着一段故事,它是最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被野蛮的宗教狂热者炸掉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见证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除了残暴的炸药,什么都无法摧毁它。

    近10年,是云南的城市雕塑发展最快、投入最多的10年,它们配合着城市基建而大量落成。在城市广场、高速公路、酒店、办公大楼、商场、医院、高校院区、科研经济开发区、社区中心,城雕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然而,我们在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时,在“不破不立”的信条下,又很难建立优秀的东西。如何让艺术赋予城市公共空间以活的灵魂,抚慰游走在都市钢筋水泥中的疲惫心灵呢?

    “我也做雕塑,但昆明很少能找到打动我的作品。印象比较深的是翠湖里的《聂耳像》和东站转盘里的《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团结》最后拆了很可惜,毕竟它有时代的烙印。”高级美术工艺师赵雄伟说。从南屏街的孔雀到世博园的民族群雕,昆明曾经在许多地方留下了雕塑,但这些作品最终还是不能逃出被拆除的命运。[JH:PAGE]
    寻找昆明城市地标

    很多云南人都为讲武堂、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等历史自豪,而关于当时的盛况与激情,城市给我们留下的只剩下一座建筑和深埋几十年后重见天日的石桥。今天在护国桥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剑指蓝天的护国运动纪念碑,遗憾的是这座雕塑没有在那个时代落成。

    “艺术不超前毫无意义。”不管文学创作还是绘画或城市雕塑,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格,这种时代风格应该具有普遍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如果古希腊雕塑只代表了古希腊雕塑家的个性,肯定不会具有今天这样的价值。

    这些年,云南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绿化、亮化、美化这些形式美的东西以外,城市的个性、文化在哪里?当外来者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中去了解昆明、感受昆明或云南的某座城市时,着力点在哪里?大多到过蒙自的人都不会忘记红河州政府广场上的12个虎头雕塑群,也会为那头雄壮的公牛气势所感染,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直率豪爽的牛气,正是生活在这块红土地上的12个民族真实的缩影。江川县的牛虎铜案雕塑,大气十足,它代表了江川,也代表了江川的个性。牛是云南各民族的吉祥物,沧源、楚雄等地都有其雕塑。而这些雕塑大多沦为了地点的标识,城雕作品的文化、精神、内涵的象征意义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仍就是模糊的。

    在昆明经商的毛芹女士认为,昆明的雕塑还没有云南其它地州上的多,更没有地州上的有特色。[JH:PAGE]

    那么,昆明目前的雕塑状况是什么样的呢?“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象征,我认为昆明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我们昆明的雕塑,大多只反映了一个生活细节,还不能体现昆明整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所以给市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昆明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应该先确定我们城市的定位是什么?然后把我们的城市定位与公共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雕塑。”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高级设计规划工程师孔锐娟说。在她看来,城市的标志性雕塑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象征,应该有一定规模和冲击力,比如像广州的五羊,曲靖的麒麟。许绍德老人是个地道的昆明人,在他看来,昆明大大小小的雕塑很多,但是就没有一个典型的、能代表昆明历史文化特色的雕塑。南屏步行街上的雕塑群,只反映出过去老昆明人艰苦朴素的生活状况,但是没有代表性。在云南省公安厅退休干部李刚记忆中,翠湖公园里的“喂鸥老人”雕像给他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喂鸥老人”的事迹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人与鸟的和谐生活,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精神,也是我们云南人的一种精神。

    布鲁塞尔的标志雕塑《撒尿的男孩》的名气很大,是因为它的技巧和造型多么优秀出色吗?不是。原因是这个小孩子撒尿救了全城人的故事。罗马城的标志是一匹母狼,它背后记载了一个古老的罗马城传说。有人会说,既然《撒尿的男孩》、《母狼》这么有名,我们把它照样复制一件搬到我们城市来好了。复制很简单,但会同样有名吗?像今天的南屏步行街雕塑群,她是人们回顾老昆明的一个地标,但她能担起昆明城市的地标内涵吗?显然不行,从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到广州的上下九、深圳的东门街,类似的场景在不同的城市闪现,城市的精神个性也难分彼此了。西方国家不会有人以同样的手法和题材做同一件作品,在他们眼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JH:PAGE]
    城市雕塑不仅是艺术与雕塑家创作水平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城市的市民素质、市民的精神状况。上海曾对现有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发现,优秀作品只占10%,另有10%的劣质作品,80%的作品水平平庸。那昆明呢?梁思成说中国人对待建筑如同衣服,穿旧了就扔。欧洲人对待建筑如同自己的生命,只要生命还在,建筑也同样活着,与建筑相伴相生的城市雕塑就像这座城市的眼睛一样依然明亮。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在推行自己的雕塑群,从“名人园”、“科技园”到“儿童园”不一而足,这些雕塑群所具有的意义因地而异,其中的价值也需要深入判断。随着“驼峰”、“滇缅公路”等群雕的落成,昆明也在进行新一轮城市雕塑的探索,但要建成富含昆明精神的雕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旅游开发策划专家王崇亮认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标志性雕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我印象中云南很有特色的雕塑是曲靖麒麟区的一对麒麟,但是在昆明就没有一个记忆比较深刻的雕塑,此外,城市房屋建筑也属于雕塑,可在昆明也没有一座能体现‘春城’的标志性建筑。我希望昆明可以以‘春城无处不飞花’或‘古滇文化’或‘民族特色’作为主题,建几个有代表性的昆明雕塑来展现昆明乃至云南的精神文化,并使它能成为‘春城’的一张名片,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认识并了解昆明。”

    期待“春城”雕塑名片

    昆明雕塑贴士:南屏步行街的雕塑群、翠湖公园聂耳像及海鸥老人、滇缅公路纪念雕塑群、昆明站广场的黄牛、世博园建筑群、金马碧鸡坊、景星公园雕塑群、云师大闻一多像、官南立交桥下的《昆明交通历程》雕塑群等。

    “在昆明我就没有看到一个具有典型风格的雕塑。”来昆明旅游的青岛游客高莹坦言。世博园里面的建筑群落虽然给她的印象较为深刻,但她认为那样的雕塑只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昆明的个性,只能证明昆明曾经举办过一次世界园艺盛会。她说:“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有着独特的资源环境,应该建一个主题性很强的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雕塑,让游客一看到就清楚这是在昆明,就像说起东方明珠电视塔人们就想起上海一样。”

    什么是雕塑?著名画家、昆明市美术协会副主席罗建华说:“雕塑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工地上工人劳作的的每一个动作,大街上迎面而来的每一个感人的微笑、每一个动人的画面,这些画面的定格,就是最生动的雕塑作品。只要有心,雕塑无处不在。”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