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铁匠与雕塑家的故事

更新时间:2006-10-17 08:49:1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传君 编辑:沈允庆 浏览量:3357

    对于早已步入信息时代的当代社会而言,铁匠铺子正在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记者惊喜地发现,目前在成都市金府路还有一家铁匠铺,老板周培德的脸上写满了沧桑。老周说:“去年就说要拆迁,看来春节后是要动真格的了。”他在这里开了10多年铺子,平时靠打点刀具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店铺拆了,不知要到哪里寻找生计。

  铁匠铺的拆迁,不仅影响到老周一家,也给女雕塑家沈允庆带来了烦恼。“我跟周师傅合作了6年,他的活计不仅改变了我的艺术风格,而且让我创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锻铁雕塑’艺术。”沈允庆担心的是,如今老周的铁匠铺要拆了,今后,谁又来打造她的作品呢?

  28件锻铁雕塑

  2005年8月,在全国第六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上,唯一一件来自四川的雕塑作品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被命名为《冲击新极限》的锻铁雕塑:一个飞奔的运动员,单腿着地,另一条腿向后伸展,两手在空中挥舞着,头发随风飞扬。作品的设计者,就是成都女雕塑家沈允庆。但作品的具体制作者,却是一个普通铁匠,他就是周培德。

  “当时,四川送了6件作品去全国参展,惟独这一件被选中。”沈允庆告诉记者,“究其原因,一是这件作品在造型上有新意,比较凌空,表现力突出。另外,铁匠师傅利用废铁一锤一锤地锻打出一件雕塑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

  从1999年到2005年,由沈允庆设计并指导周师傅打造出的锻铁雕塑作品共有28件,现在都陈列在沈允庆的工作室。其中,有表现女性形体的《风韵》系列,有以鱼为表现主题的作品系列等等。2002年,《风韵》系列在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上获得提名奖。

  与雕塑家结缘

  现就职于四川雕塑艺术院的沈允庆告诉记者:“我以前追求圆润、饱满、完美的艺术风格,认识周铁匠以后,我不仅改变了艺术风格,也改变了表达手法。”

  1999年5月,沈允庆路过金府路周师傅的铁匠铺前,遇到一个朋友在那里打东西,于是好奇地走进去看。“这个朋友没有学过雕塑,但也爱好这个,当时我见他用铁丝绕成‘女’、‘中’等字,叫周师傅用废铁给他打出来,不仅要打出中国文字的飘逸美,还要打出人体的韵味。我越看越感兴趣,便问周师傅可不可以给我打点东西,周师傅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合作。”

  第二天,沈允庆用陶泥捏了一条鱼来到周铁匠的铺子里,叫周师傅照样给她打出来。周师傅看了看泥样,默不作声地找了一大块废铁,烧红后,用锤子几打几打,便有了鱼的雏形。然后,他再打出鱼尾、鱼翅,焊在鱼的身体上,再把钢筋切成片,每一片中间压出凹型,焊接到鱼体上,一串串水泡形成了,很快,一条在水中游动的活生生的鱼儿就打成了。

  “我当时看了之后非常惊讶,周师傅的手艺竟有这么好!只要给他个模子,不用我多说就能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且与我当初的艺术构思不差毫厘。”接下来,沈允庆便跟周师傅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6年时间的默契配合,她现在可以不用事先做模子,而是把自己的构思简单地画在纸上,周师傅就可以打了。

  期待长期牵手

  可是春节后,周师傅的铁匠铺将不复存在了。得到这个消息后,沈允庆十分珍惜跟周师傅之间也许是最后的合作机会,仅2005年一年,就到他那里打了11件作品。沈允庆说:“锻铁雕塑是完全用传统的铁匠手艺一锤一锤地打造雕塑作品,我们这样的合作,在全国都算是别无二例,因此我希望他能在别处重操旧业。”

  对周师傅来讲,能跟沈允庆甚至更多的雕塑家合作,也显得十分重要。这位51岁的老铁匠,一生靠打铁维持家庭生活,早年在金牛区刀具社上班,上世纪90年代初,夫妻俩双双下岗,尽管老周自己开起了铁匠铺,打些刀具和钢钎之类的东西。两口子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骑自行车走几公里来到铺子上,忙碌到下午五六点钟才能关门,但这只能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因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儿子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周师傅对此十分遗憾。

  而与沈允庆的合作,对老周来说报酬就不算低了,这不仅能够改善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这样,我的手艺就能长期跟艺术挂上钩,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手艺,我心里也很满足。”老周说。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