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际大奖的“吉羊宝灯”
前言:日前,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资金翻3番,景泰蓝是重点扶持对象。消息传来,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早在百年前,中国景泰蓝就饮誉海外
一走进张同禄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摆满各式景泰蓝作品的书架。当中最显眼的就是《吉羊宝灯》,它为张大师赢得了200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100周年特别大奖。
“中国的景泰蓝几百年来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张同禄自豪地说:“外国的珐琅图案都是用笔画出来的,中国的景泰蓝是用铜丝掐出来的。”
景泰蓝作为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一,早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以其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震惊艺坛。
说起200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张同禄讲了一个小插曲:他的另一个作品《双福锦》也在那次博览会上展出,“展览的第一天,就有位当地的贵妇人想买下《双福锦》。但是展览才刚开始,展品要等到展览结束才能出售。于是展览的最后一天,那位贵妇人早早就守在了展馆外面……张大师笑着说:“我真切体会到了外国观众对景泰蓝的喜爱。”
日本的“七宝烧”,并非中国的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瑰宝,但近年来盛传“日本也制造出景泰蓝”的说法。谈及此事时,曾担任过北京工艺美术厂副厂长的张同禄笑称,这是“无稽之谈”。
“景泰蓝的制作本身没有秘密可言,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就全讲明白了。”张同禄说:“但是,真正要做出‘铜胎掐丝珐琅’,远不是理论上所提到的制胎、掐丝、点蓝、打磨、抛光……这么简单。它需要工人对烧制时间、火候的熟练掌握和丰富经验,也需要设计者对传统的深入了解。”
“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日本还没有做出一件景泰蓝。”张同禄说,在日本,有一种类似中国景泰蓝的传统工艺品叫“七宝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76年,日本同仁将“七宝烧”工艺带到中国,希望能和中国的景泰蓝相互交流和借鉴,受到中国方面的热情接待。
“中国的景泰蓝和日本的‘七宝烧’在工艺上各有千秋,因此可以互相学习。”张同禄说。
保护景泰蓝,要从保护知识产权入手
在张同禄眼中,保护景泰蓝的关键,并不在于“绝技”的外传。“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一直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传统。景泰蓝也不应该例外。”张同禄说。
在大师的工作室中,近年来创新的“珐琅珀晶”让人耳目一新。“珐琅珀晶”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用来制作成装饰壁画、屏风等艺术作品。
而将景泰蓝与城市雕塑结合在一起,更使这种工艺品不再仅仅是室中的饰物,而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哈尔滨市火车站广场上的“金鸡报春”,就让景泰蓝第一次走到了室外。这个高6米、长5米的巨型景泰蓝灯饰雕塑集景泰蓝、玉石镶嵌、铜雕、灯饰等工艺于一身,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保护景泰蓝,最重要的是要从保护知识产权入手。”张同禄说:“当前,大师们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景泰蓝造型被小厂盗版的事屡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大师们的权益,而且那些产品粗制滥造,还损害了大师们的声誉。”他大声疾呼:“工艺品也应该有商标!”(《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8-31 第04版))
[相关阅读]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但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或更远。
迄今所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件珐琅工艺品是珍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我国最早记录金属胎珐琅制品的文献见于明朝的《格古要论》,从书中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最晚在元朝后期已出现掐丝珐琅制品。这次故宫博物院高仿的珐琅器中,“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即是元代制品。此瓶原物为后改器,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饰掐丝珐琅花卉纹。颈部为绿釉蕉叶茶花纹;腹部正中出弦纹一道,弦纹上饰菊花等纹。“景泰年制”四字楷书款,为改器时所加,此器反映了元代珐琅釉色丰富透明度强的特点。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于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等。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收藏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故宫博物院这次高仿制作的明代“八狮纹三环尊”,即为明代典型制品,此器曾被末代皇帝溥仪携出宫外,后收回故宫。另一件明代“掐丝珐琅松竹梅纹出戟瓶”纹饰与当时的瓷器纹饰有相通之处,但作为珐琅器则是明代晚期出现的新题材。
清代是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此次故宫博物院的十件高仿珐琅制品中,有七件是清代作品,其中五件为乾隆时期制品,另外一件是仿嘉庆时期的“镀金画珐琅牡丹纹执壶”。此器为清宫造办处制作,造型典雅,制作精细,釉色滋润,五彩斑斓,是嘉庆早期画珐琅器的代表作,工艺上还保持着乾隆时期的水平。嘉庆年制的画珐琅遗存极少,如此精美之作,为该时期所仅见。
张同禄在工作室内
哈尔滨火车站广场上的“金鸡报春”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