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世界艺术——雕塑

更新时间:2006-08-30 10:05: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1895

    在雕塑史上出现较早的作品中包括两件维纳斯塑像,一件是距今数万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另一件是距今大约15000年的维斯普格的维纳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属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那文化,体积并不算大,只有11厘米高,据认为是公元前21000年的产物,她有一个肥胖的身体,乳房、臀部、腹部和大腿,都被作了极尽夸张的表现。五官则被省略成模糊状。维斯普格的维纳斯,腿部、肩部和头部的形体都比较小,却着重表现躯干部分,乳房和臀部也比较夸张。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强调与生育有关的器官和部位。

    有学者认为,维斯普格的维纳斯是表现早期人类的计划生育,区为人类对生育的节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对某些生育器官进行外在的干预造成了器官的畸形变化。这些雕塑就是当时这种生活行为的反映。但是不是这两件作品就算最早的人类雕塑实物呢,有的学者持否定态度。一种观点把雕塑的溯源追寻到了更久远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工具的时候,许多工具兼有雕塑的特点,作为一个三维的器物,它的制作上然有雕刻的成分,所以它们也就被算作更早的雕塑了。比如欧洲西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马戈德林文化出现的骨雕,有鱼叉和羊与鸟的模仿,造型都确实有雕塑感,还有一些石片也堪称古老的雕刻品,它们多半都藏在法国的博物馆,有些岩石画,由于使用了雕刻的技法也呈现为浮雕形态,如马戈德林文化中的岩刻和奥瑞那文化中的岩刻,也算比较早的雕塑。以雕塑为证,我们发现人类文化的三个特点:其一是,欧文明似乎比东方文明更早成熟,因为欧洲在石器时代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造型有更多艺术特质的雕塑品;其二是,和所有艺术相比,无论建筑、绘画、书法,雕塑是一种更早出现的形态,它和绘画、建筑、书法等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差,明显的在时间上要多于后者,它的存在的时间是后者的一倍至数倍;其三是,人类的早期雕塑也是从实用工具中独立出来的,它们早期都跟实用品有密切关系,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实用品。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的雕塑突然兴盛起来形成人类雕塑史上的第一个全盛时期。考古上发现的很多埃及雕塑,哪怕是些小型的饰物、器具,都很有雕塑感,有着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和相当内在而神秘的风貌。但是,这些小件的雕塑相比那个时候纪念碑性的、工程性的雕塑却变得微不足道了。埃及古王朝时期也就是第三、第四王朝的时期,出现的大批纪念碑式的雕塑,使以往的雕塑零零星星的闪光变得微弱了,这时期出现了一些可令全人类骄做的杰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它有20米高。50多米长,仅面孔就高达5米,它被认为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到前2000年之间制作的,和紧邻的金字塔构成建筑之谜。它似乎是一个狮身人面,带着国王的头巾,与某位法老的肖像比较接近,它是当时埃及雕塑具有的祭记和宗教功能的反映。其他如王子卡阿培尔像和王子拉霍特普及妻子诺费尔特像以及法老纳美尔的岩板,都成了雕塑的上品。埃及雕塑代表着西亚、两河流域一带早期文明的最高成就,到十九王朝也就是新王国时代,埃及的雕塑仍然保持着她长久的魁力。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上游的尼罗河西岸的一个地方,出现了阿布辛贝神庙及其雕塑,它们是由沙石雕刻而成的,高和狮身人面像相若,列有4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虽然有一件已经残损了,但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神秘庄严的气度。埃及人创造的雕塑不仅讲究造型,也善于运用材料,当时的石、玉、金等都曾经成为雕塑的材质。提到雕塑,希腊和罗马几乎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词汇,在早期的克里特文明中,希腊就已经闪烁了她魁力十足的雕塑光芒。希腊是比较早的奴隶制国家,缔造于克里特岛。克里特的艺术大约就在埃及艺术盛期的时候同步出现。在其萌芽地的群岛上,大理石乃当地的特产,所以成为雕塑家们就地取材的无尽资源,这也决定了希腊雕塑对石头的依赖。其中一件克罗斯雕像被认为创作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表现某位希腊的弹琴男子,整个形态十分简洁而富有节奏的变化,结构也充分利用了空间的相互映衬和配置的关系。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代感,甚至我们可以在亨利·摩尔的雕塑里看到它的影子。

    有人说,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就是东西方文明分野的重要标识,前者的哲学体系完全是西方文明的一种显露。讲究思辩性,求客观之真,形成西方艺术写实传统的哲学根据,所以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是一个最为尊重客观真实之美的艺术形式,和东方雕塑讲求主观和第三存在的真实大不一样。它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人本身也充满赞颂,从这一刻开始,它的雕塑便有许多裸体的表现,反过来说,崇尚裸体的表现也给了雕塑语言以淋漓尽致的机会。许多雕刻家像中国古代器物一样“物勒工名”,留下了他们的名字,而不像古埃及的艺术家那样隐姓埋名,名不见经传。希腊化时期雕塑的题材非常多,出现的地区也非常广阔,所以它形成一种美的扩张,覆盖影响了整个欧洲,这种风格在历史上被称为泛希腊艺术,成为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后来,希腊为罗马取代了,西方的艺术中心开始转移到意大利早期的城市。罗马人虽然占领了希腊的国土,但是它却被希腊的艺术所征服,他们非常崇尚希腊文化,其中当然包括希腊的雕塑,几任帝王也努力倡导和支持学习希腊艺术,很多军事家和政治家把雕塑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要求雕塑家塑造自己的形象,用来炫耀自己的功业和权力。这是一种需要。甚至罗马人还经常性的用雕塑去留存死者的肖像,这样成为一种日常行为的雕塑,在客观上就推动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向写实之路更加坚定地迈进。罗马雕塑实际上并非不讲究神似,只讲究形似,他们也非常重视人物的性格,总是力求通过面容来传达性格的魁力。希腊雕刻的重要组成是神庙中的浮雕,罗马雕塑也非常重视祭坛、凯旋门上的雕塑的寄附。不同的是古罗马的雕塑多表现为当时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而不像希腊的浮雕那样只表现理想的寄托。和中国雕塑有些相像的是,罗马人还重视在柱状的载体上完成雕塑创作,他们的浮雕就像中国出现在器物和柱状建筑物体上的绘饰或者雕刻那样,组成环带样的装饰。这样就解决了雕塑或者绘画形式只能表现典型瞬间的局限问题,可用连续的画面来表现特定时间中出现的行为和事件,所以古罗马的天柱就成了一种重要的雕塑现象。

   在这之后,雕塑有长达500年的时间是处在人们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宗教对雕塑构成了深刻的主导性的影响,最值得提到的哥特式的雕刻,一开始它虽然有一些风格上的古板和表现手段上的沉闷,但它作为一种历史的雕塑遗产,还是以它自身的特点被后人关注了。文艺复兴开始把中世纪的雕塑放在了陪衬自己的对立统一的位置,通过后者的沉闷、僵化、单调,倍增了自己的活跃、非凡和生动。人类的群体的人文觉醒赋予了雕塑内在的魁力,许多雕塑大师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在米开朗基罗之前有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之后有乔万尾·达·博隆纳,一直到贝尼尼,当然继希腊和罗马时期之后,米开朗基罗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人物,他一生创作了无数精美的雕塑作品。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最经典的范式。文艺复兴的惯性发展在北欧国家依然持续到文艺复兴的盛期过后的很长时间,这一时期出现了巴洛克的风格,巴洛克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反映。他连通建筑、绘画,合力构成一种潮流,推进了欧洲的文明。由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产出中心都是在罗马,所以有的人也把巴洛克的雕塑看成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逻辑发展和继承。到了贝尼尼的时候雕塑出现了比米开朗基罗有所不同的变化,强调美于动中,有中国汉代艺术的气度,讲求气韵生动、流动如生,也就是强调生机,不似原来的雕塑那样关注庄严、肃穆,而多少有些正襟危坐的感觉,静得让人觉得沉寂。巴洛克艺术广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和贝尼尼为代表的巴洛克艺术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比如在贝尼尼创作的大卫这个形象上,他对原有的形态就有了一种以动式和生动的面部表情为特征的变化,启发了18世纪以后的西方艺术的许多大师们。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强烈震荡了整个欧洲社会。人们对自然科学和物质精神需求的重视超过以往,这是资产阶级带来的现代文明的必然反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国所处的位置和其在16世纪前后开始的整个民族崇尚意大利文化的追求与建设中形成的凝聚力,她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大中心。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乌东,他一生以法国为基地,创作了大量的雕塑杰作。另一个重要的雕塑家是法尔孔奈,他创作的《浴女》等,也使法国的文化有了形象的代表,其他如俄国的苏宾,也在18世纪这个时间段里成为无愧雕塑成就的代名词。

    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开始繁荣,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义,比如新古典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科罗瓦。讲究理想的古典美,忠实地把精力用于传播希腊和罗马的雕塑的魅力上,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的浪漫主义,是继绘画之后,通过雕塑来影响欧洲文化的。他们虽然没有统一的风格,但有些相似性的雕塑语言在彼此的作品中能够看见。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弗朗索瓦·吕德,他是巴黎凯旋门著名的《马赛曲》的雕塑创作者。大卫·安格尔斯也创作有大量经典的浮雕,巴地斯特·卡尔波以其《花神》、《舞蹈》奠定了他在浪漫主义雕塑家群中的地位。这个时候,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实际上是并存的。虽然写实主义的雕塑家们在艺术趋向上有成心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唱对台戏的意图,但实际上他们是合力地,都在推动19世纪艺术的发展。有时候也在把他们批判的对象变成自己的营养,结合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产生更强烈的、更有意味的真实,代表人物是埃米利斯达,此人曾经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创作过《法国之歌》和《共和国的凯旋式》。


   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是从文学中开始蔓延的,先扩展到绘画,再扩大到戏剧,最后成为雕塑的一种潮流。在很多纪念性、装饰性、园林般的雕塑创作中,象征主义的影响最为活跃。我们说,雕塑最常见的形态是作为一种公众性的对象物,它们一般都有长期地、经常地、全天候地出现在人们视域中的特点。它的存在一般有其固定的处所,是靠人的流动来实现信息诉求的,可以使观者处在动的状态,而雕塑则处在不动的状态。这和其他人类的创造有些不同,这个特点当然是和建筑共有的。印证雕塑是一种公共的艺术,比如,它要出现在街道、园林、广场等公共的场所,有强制性地向观众灌输这种审美的能力,而且,由于它有时间上的经常性,它的动态、形式就必须以一种接近美的极致的表现方式,动态要有可持续性、要有纪念碑感,它可发挥教化的功能和装饰的作用。19世纪的欧洲纪念性的雕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具体的历史人物由于雕塑这样一种形式得到了历史性的强调,很多雕塑还强制性地把一种哲学的、政治的内涵作了形象的灌输。比如自由女神像和拉什莫尔山的纪念性雕塑,无疑都对观者有了一种道德和价值标准推崇的影响力。在20世纪初的苏联,雕塑也充分实现了这方面的功能,成为一个巨型纪念碑雕塑存在的国度。

    进入20世纪,罗丹、马约尔、柯布西埃等人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他们几个人的成就,几乎可以填充50年的雕塑章节西方雕塑的发展基本上是和西方文化的发展相同步和相对应的,乃是文化反映的具体实证。翻阅西方雕塑史,就是翻阅西方的文明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在多元化的互动性的影响中。欧洲文明是如何生成和演变的,可以看到宗教、民族习俗、信仰、物产等等之于雕塑的关系,甚至在普通的欧洲人的家中,也能发现雕塑怎样和他们的生活丝丝入扣地联系着。对一个读者和观众来说,喜欢雕塑和喜欢绘画也许有不同的地方,喜欢雕塑便成为你注重力量、注重实在、讲究气度的人格标榜。创作雕塑也和创作其他的艺术不尽相同。当一个个三维的、具体的、强而有力的物象在你的手中诞生时,你会真正体尝到塑造的快乐,你会感觉到崇高的美,这和轻松地创作小品的艺术,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中外雕塑经典卷里,我们掩饰不住一种偏袒。一方面是因为中外雕塑类图典的出版现在没有,另一方面雕塑确实有振人心魄的力量。因而,我们给了雕塑卷以一种特殊的待遇。加配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这和其他各卷会形成一种变化。当然,它的代价是影响了艺术全鉴整体的规范和款式化的统一感。不过我们认为,既然雕塑艺术很少有这种大型精美的彩色画册整理出版,我们就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周到些。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在翻阅中外雕塑卷之后,能够提纲孪领地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时间上和其他各卷的安排略有不同,进行了几个形态上的分类,以使时间同步反映的这种特征不致造成雕塑和工艺、建筑、民艺等等的重叠,更会形成一种时差和变化,以互相补正中国和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研究。我们相信读者自会在全套书的相同中体谅这点相异的倾向性。

    在人类又踏上另一个千年之旅的时候,在浩如烟海的外国雕塑作品中,经过我们从审美和理论的角度进行取舍与梳理之后。一部形式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的《外国雕塑经典》大型画册与读者见面了。我们希望她能给广大读者带来欣慰和裨益。限于编者的眼力和学识,不免会有存疵遗珠之憾。欢迎艺术界同仁和读者们指正。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