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认为,历史悠久的苗族,源于上古的苗蛮集团,其祖先最早可追溯至九黎和三苗。九黎,又单称“黎”,是苗蛮集团中一个古老的部落联盟,据传,其首领是蚩尤。蚩尤与炎帝争王,战于涿鹿之野,赶走炎黄而居“天子之位”。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再战于涿鹿,以九黎失败而告终。蚩尤与黄帝的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部落战争。关于这场战争,《史记》、《太平御览》等许多汉文史籍中多有记载。蚩尤的形象,也有比较具体的描写,如任窻所著《述异志》一书,对蚩尤就作了这样的描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鬓发如剑戟,头有角。”这段关于蚩尤形象的文字虽然有点语焉不详,但是也提示了相当重要的两点,即“人身牛蹄”和“头有角”。对于这两点,苗族文化研究专家认为“应是蚩尤身上所纹图案,是一头牛的变形和夸张的图腾形象”。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有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大荒东经》引《广成子传》的一段文字:“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当是黄帝将蚩尤崇奉的图腾物捕而杀之并用其皮制鼓,导致蚩尤愤恨交加以至丧失理智,中了黄帝所设圈套而被擒杀。
由于蚩尤是黔东南苗族的祖先,而水牛又是蚩尤所崇拜的图腾物,所以黔东南苗族的图腾也是水牛。这种图腾意识在苗族的现代生活中仍有相当明显的痕迹。比如,每十三年一届的祭祖“吃牯脏”,牺牲须是水牛,而敬献给祖先的水牛,须单独喂养在“鼓头”家里,一日三餐敬以酒饭,当作“神牛”供养。又如,凡婚嫁喜庆,主人家皆在大门两侧插上两根带叶子的竹竿,竹叶拴着两只水牛角,用牛角装酒敬客,俗称“牛角酒”。再如,过年过节妇女盛装必头戴银角,银角苗语称“干你” ,“干”意为角,“你”意为水牛,亦为银子。将水牛和银子同称为“你”,这恐怕就不是偶然。而堂屋大门的连楹、腰门上的门枢着意做成水牛角状,这更是明显的图腾崇拜残留痕迹。
然而,苗族民居里的水牛角状连楹、门枢,都已经不是牛角或者牛头的原本,也不再是图腾的象征,而是经过一定艺术转化而形象化了的牛角或者牛头。这种艺术化了的牛角或者牛头,当然一方面仍然保存有原来所包含的信仰,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它与居室结构相混合的装饰意义,从而成为依附于建筑实体的装饰构件,成为民居建筑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宗教意识的图腾观念向居室装饰性图案美学观念的转化过程,由于历史的继承性和演变性的双重作用,这一转化过程又集中地体现于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民居建筑结构之中。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