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从心理现实交流到自我解放(上)

更新时间:2006-08-30 08:26: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星 编辑:chenfeisky 浏览量:3151

    正文:从心理现实交流到自我解放  

    一、心理现实交流和自我解放概念随想

    我个人有必要先对几个概念作出解释。心理现实,是个体在特定时间、环境下受外界信息刺激,本体潜意识原动力作用下的产物或反映。潜意识原动力我简称之为原力。原力是以思维材料为基础的。思维材料包括个体DNA信息,记忆的片断和幻想。原力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交流的根本动力,是个性的本质特征。自我解放是心理现实交流过程之后的结果。说到自我解放和心理现实表达,中国古代史料自《诗经》、《楚辞》始至今,有关者可汗牛充栋了。

   《楚辞.九歌》相传屈原所作。“楚国信神鬼重淫祀,巫风极盛,……《九歌》是一组祭神歌,......《九歌》便有了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实感自然是文学主要的生命;但文学还有第二个生命,曰想象力。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极文学之能事。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特前无古人,截到今日止,仍是后无来者------《天问》纯是神话文学,把宇宙万有,都赋予他一种神秘性,活像希腊人思想------至如《离骚》:什么气氛,什么巫咸,什么丰隆,望舒,蹇脩,飞廉,雷师,这些鬼神,都拉来对面谈话,或指派差事。什么宓妃,什么有娀,佚女,什么有虞、二姚,都和他商量爱情。凤凰、鸩、鸠、鶗鴂,都听他使唤,或者和他答话。虬龙,虹霓,鸾,或是替他拉车,或是替他打伞,或是替他搭桥。兰、茝、桂、椒,芰荷、芙蓉------无数芳草,都做了他的服饰------不歌的诗,自“屈原赋”始(选自《楚辞·九歌》商务印书馆(香港)节选自梁启超《屈原研究》P8—11   2004年11月第一版)依我个人拙见,《九歌·河伯》、《九歌·山鬼》无疑是包含了屈原的性幻想的,机器浪漫美好的心理现实!有趣的是《河伯》是以男子形象出现,屈原却以“美人”呼之,极富暧昧意味。或许是真实性倾向的侧面反映。

    再说魏晋文坛中首屈一指的曹植,在此只谈他的《洛神赋》。唐代诗人李白有《感興八首》其中第二首云: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珮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东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我读此诗,只见是曹植的心理现实引发了李白的共鸣,最后两句是李白对曹植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惋惜和同情。在此我无意多写约定俗成的观点,尽量多写个人感受。摘愿文:余告之曰:其性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可见崇拜之情) 襛   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若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这是多么充满激情和渴望的表达,多么写实传神的造像------)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这又是多么迫不及待的对自我情欲的充分表达。对方是如此一位完美无瑕、温柔动人的女子。这种情欲又是多么合乎情理。任何其他的解释都只能削弱这种激情的美和真实------)(            )。

    一说心理现实,自我解放,我就应该谈一下现代小说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他的《北回归线》在中国文化圈也算尽人皆知,且按住不提。先说他的有关观点。“在亨利·米勒看来,真实的自我不仅在于自我的外在经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的各种感觉、感受,自由的思想以及梦幻与幻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现实,所以一个人的心理现实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谜。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心理现实都有共同的客观现实作基础,所以一个人的心理现实仍然可以被别人理解,别人也可以对一个人的自述心理现实是否真实作出判断。亨利·米勒在这里描述的梦幻世界具有心理现实的高度真实性。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亨利·米勒描述自己的梦幻世界比单纯描述他的客观世界显得更真实------这一部分最感人的是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真诚情感的怀念与向往------(《黑色的春天》P3—6  杨恒达、 职茉莉(译者)时代文艺出版社 版次:1995年11月第一版)。关于自我解放,我想说到是自由表达。在亨利的《南回归线》里:“唯一伟大的冒险是内向的,向着自我,对此,无论时间、空间,甚或行为,都是无关紧要的------我终生的愿望并不是活着——如果别人的在进行着的事被称作活着的话——而是自我表白。------我对真实的东西几乎没有丝毫兴趣,甚至对现实的东西亦无兴趣;只有我想象中存在的东西,为了活着而每天窒息了的东西,才引起我的兴趣。这一番对自我解放的解释是很清楚的。但这应不是对自我解放的全部内容。我在这里谈的自我解放概念与宗教无关,却又不排斥宗教启示。我谈论的是通过外界刺激获得心理现实升华的肉身化观念——灵与肉的互动作用,是外界与自身的交流,类似某种修行方式。这是一种健康的修行,下面我将探讨自我解放的方法论问题。

    二 从萨德到自我解放的方法论随想.

 

    由于人的原力各有不同,自我解放的途径也因人而异。我要先举一来自西方世界的极端人物事例,因其在人性的正负两极都有强烈的划时代启示。

    此人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称“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那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君主制度终结,大革命的风暴以及拿破仑兴起,萨德却以他那些极富破坏性的言行、作品与思想 ,招致了连续三个政权的漫长囚禁,成为当时乃至今日世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萨德的名字在西文里已变成一个意为“施虐狂”的普通名词(Sadism),而他的作品却当之无愧地进入了文学经典的行列。《萨德大传》出版说明摘要 译者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家李银河在对萨德的介绍中写道:“萨德的一生累计有二十七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无论是君主制、共和制还是帝国制,都不给他自由。萨德传记的作者认为,他的小说中的残酷程度和他的行为有很大差距,而且可以说他的性欲冲动都已经发泄在他的小说中了。(《萨德大传》的作者勒韦尔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主席,著名的历史学家。)

    有人拿萨德和弗洛伊德作了比较,任务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公众领域,萨德都比弗洛伊德更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许多人认为萨德是具有自由解放思想的自由主义者,------萨德的一些具体主张被认为 是进步的,他反对古代的监狱制度,反对死刑------目前各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废除死刑。在性的领域,他说 想象是快乐的刺激物,它是一切的源泉。它最伟大的成就,最杰出的快乐可以超越一切强加于它的界限。他的作品简直就是一场性的狂欢。相信在性行为方式中,一切都是应当允许的。而这是金赛时代和福柯时代才流行起来的思想。

    圣伯夫(Sainte Beuve) 将萨德与拜伦并列为浪漫主义的两位天才先驱,是后世作家的最重要的两个灵感来源。波德莱尔认为,对于自然人的任何研究必须自萨德始,他是恶之花。福楼拜称之为伟大的萨德”说他为哲学和历史提供了“光辉的见识”。文学评论家们则公认萨德是一位伟大的哥特式作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对文学中的恐怖十分着迷,认为它可被利用来解放人的精神,而他认为萨德是一位百折不回的社会与道德禁忌的真诚探索者,一位一切人类经验的无畏讲述者。存在主义作家加缪(Camus)认为他是针对荒谬的反叛者,是“对敌意的上天的伟大冒犯者”,是“第一位绝对反叛的理论家。”60年代的巴黎激进知识分子团体(Tel Quel)称他为世界级的颠覆分子。波伏瓦为他写过专论。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虽然不赞成萨德的思想,但他认为萨德创造了一套革命性的话语。福柯也十分重视萨德的贡献……

    萨德有很多敌人,尤其是女性。波伏瓦、米丽特(Kete Millett)德沃金(Dworkin)以及卡特都把他视为极端的厌女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女性被残害,被强奸,为男人的快乐服务,他还曾说过,由于女性的性快感是可以装出来的,而痛苦是不能假装的,因此对于女性来说,性活动的最高形式是痛苦而不是快乐。 ……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