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雕刻历史(贴近)(组图)

更新时间:2006-07-07 15:40:47 来源:华东新闻 作者:姜泓冰 编辑:木子 浏览量:1171
行走的斯芬克司

临窗女子

雌狮与非洲人

  当艺术还不太“艺术”——还没有“自我觉醒”到完全以名或利为目的、直奔美术馆和市场的时候,它是多么辉煌而可敬可爱!

  从现在起到10月7日,去上海博物馆看看3000年前的亚述文明,就会发现,艺术在彼时彼地,只是记载历史、寻求魔法和炫耀王权的一种工具。华丽的雕塑背后,没有艺术家留名,只有一代代以虔诚而专注神态雕刻历史的辛勤工匠,用他们的艺术,传递出一个湮没王朝的雄浑与精致、美丽与野蛮,在3000年后,犹自让我们惊艳

  7年前,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埃及文物展”曾让上博门前连续数月排起长队,成了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如今,双方再次合作,“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自7月1日起正式开放。

  亚述:我们不熟悉的古文明

  很多人是在中学历史中,知道了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巴比伦王国和亚述文明的片断。但比之埃及、希腊等,对于这片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了解实在少之又少。

  与巴比伦王国齐名的亚述文明,在今伊拉克北部,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于公元前9至公元前7世纪达到鼎盛,建立起一个东至伊朗、西达地中海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7世纪末,为巴比伦和米底所灭,亚述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只在《圣经》和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中留下只言片语,直至19世纪中期,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

  这次展览选取了大英博物馆所藏亚述珍品251件(组),分11个部分陈列,系统反映了亚述帝国鼎盛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雕塑、建筑、家具、器皿、马具、服装、印章等,同时展示了亚述帝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览不啻一次最生动的“补课”,让我们能够管窥古代两河流域的璀璨文化。

  雕刻:出于信仰的描绘才动人

  “浮雕与雕塑”是本次展览的核心,最为过目不忘。30多块大型浮雕珍品,是各个时期王宫里的泥砖墙面的装饰物,记录着当年亚述帝国的战争、狩猎生活和对守护神的祈愿,让人得以想见尼尼微、尼姆鲁德、萨贡等当年亚述城市和王宫的巍峨和华丽,也充分显示出亚述文明的独特性。

  3000年前,恰是中国最讲“礼义”的西周时期,隔着西部高原的亚述,却是一派兵强马壮、以武力取胜的年轻帝国景象。《国王雕像》里的亚述那舍巴尔二世,右手镰刀左手权杖,体格魁梧,目光坚定,修剪得方正的一部长胡须均显示出威严雄健,胸部的铭文记载着,他曾经向西远征到了地中海地区。最大的一组浮雕,有4.4米宽,总重4.3吨,连环画般记载着公元前663年或公元前653年发生的提尔—图巴战役中,亚述士兵打败并杀死埃兰国王泰乌曼的场景,其复杂场面和恢弘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亚述国王们似乎总是每战亲征并身先士卒的,此外,便以猎杀或豢养猛兽来显示英勇美德。今天中东地区已消失的雄狮,便是猎杀对象或“宠物”。一幅幅国王猎狮图和杀俘虏图,据说当年是陈列在用于国事的王室里,让访问王宫的来宾观看的。亚述人炫示的胆略勇猛和征服快感,至今仍有让人敬畏胆寒的力量。不必苛责其野蛮和冷酷无情,这是那个时代普遍的文化共性。

  这些写实性的浮雕,以端整紧凑构图、从容叙事、精致丰富的细节和圆熟的线条,显示出了亚述人的高超技艺,雕下历史之外,更是厚重经典难以重复的艺术品。

  也是雕刻:楔形文字的内容与性格

  除了石头,泥土是另一种可以用来雕刻并记载历史的材料。展览里有大量泥版文书,从行政管理到有关财产、婚姻的各种契约等,一应俱全,使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代社会的生活和运转情况。许多泥版都来自王宫图书馆,人们已在有意识地记录并保存历史。文书通常关乎国家大事,包括两河流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创世传说》和《吉尔伽美什史诗》等篇什,而刻在王室雕柱的年代记更是专门记叙国王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然而间或,也有一些小事,如一次商业交易或者结婚契约,等等,是3000年前人们日常生活气息的生动流传。

  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记载内容只能借助于翻译说明,能够欣赏的只有刻写在泥版上的楔形文字本身的形式之美。楔形文字为两河流域所独有,每一笔都有着木楔般的尖头宽尾,笔笔着力的刚硬刻画,加之排列齐整一如印刷,每块大同而小异,落在温和随意的软泥版上,精细或粗犷,宛然又是艺术品。与用中国象形文字记录的历史或者书法旨趣断然不同,而各有美感。

  魔法石:那个人神相通的时代

  除了装饰华丽满壁雕刻的王宫,亚述城市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庙——也是那个时代各个文明古国的共性之一。亚述人信仰很多种神,复杂到竟有专门的《神灵列表》文书来解释各种神灵的不同名称和作用。浮雕中多见带着翅膀或者长着鹰首或狗头、牛头的各类保护神,也有半人半神的怪物,如斯芬克司。

  今天的我们再也回不到那种人神相通的世界了,当时可怕的魔法和巫术也成了最有趣的故事。展品中多的是亚述人使用的护身符和魔法小雕像,如各类“帕祖祖”青铜头像,那些被称为“拉赫姆”和“阿普卡卢”的泥制陶俑,有一部分是作为大型雕刻设计模型的,制作上却是完全一丝不苟,更多的,是埋藏在柱础或房屋底下用来辟邪驱凶的“魔法石”。泥土窑烧制装饰在屋梁下的梁托,竟有着修长生动的手指。泥版文书中,也不乏描绘预兆、描述仪式和魔法、祈求神谕和诅咒的记录。许多疾病,都被视为中了邪咒,治疗的办法便是举行仪式使用一些对应的符咒。一位亚述王新建了萨贡城后不久在战斗中丧生,人们不觉得这是国王御驾亲征的必然代价,都说是迁入新都招致了神明不满,花费巨大代价建设的萨贡城即被无情遗弃。

  世事沧桑:亚述印章与雷亚德爵士夫人的首饰

  展览最后一部分,是对19世纪亚述文明主要发现者雷亚德所作贡献的回顾。大英博物馆的收藏,正是来自于雷亚德的发掘,他本人也由此功成名就。

  这里,有一幅雷亚德夫人肖像,美人盛装,颈间腕上戴着的宝石项链、耳坠、手镯,已由本人捐赠,正陈列在侧。这独一无二的首饰,当年惹得英国女王也艳羡:全部是由雷亚德收获的各色亚述滚筒式印章镶嵌而成。3000年前零落的文物,一时做了西方美人的首饰,不知该哂笑还是沉吟。

  展览里,还有不少使用各种珍贵石材制作的滚筒式印章和压捺印陈列,粗看恰似美丽首饰,雕刻精致,细看印记,才知道其图案含义丰富,自有史料价值——今天的工艺品,不过是当时人们的办公用品罢了。

  展览外的话是:对亚述文明的考古,直到今天仍在进行,不过已是由伊拉克人联合各国考古学家来做了。亚述文化主要城市遗存之一的尼姆鲁德,曾是迷住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的地方,在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荒凉去处,她曾居住多时,写了好几部小说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