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写意雕塑遥接古典精神

更新时间:2006-07-05 08:50:1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612

  “罗丹的雕塑融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于一体,但吴为山雕塑与罗丹不一样,他找到了中国的写意。写意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融进去,这条路是非常难走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谈及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吴为山雕塑时说。

  昨天开幕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策划。吴为山现任南京大学教授、美术研究院院长,在广泛吸收西方文化和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基础上,他对中国传统雕塑精神进行了现代阐释,创造出一种既遥接中国古代雕塑的写意精神,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雕塑风格。他从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创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包括老子、孔子、鲁迅、齐白石、徐悲鸿、冯友兰等。

)“从不到6厘米的《睡童》到16米高的《老子》,每件雕塑都是我用手捏出来的,它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上,身着白色唐装的青年雕塑家吴为山饱含深情地介绍了自己和雕塑的关系。

  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用他的话说就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展览展出了吴为山的8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又以中国历史名人题材为主,足有60多件,老子、齐白石、鲁迅、费孝通、马三立、杨振宁……都在其中。

  虽然是人物雕塑,但吴为山并不拘泥于外形的准确,而是注重表达被塑人物的内在气质和精神。比如雕塑《马三立》,吴为山非常迅速地捕捉了马三立抬起右手绘声绘色表演的瞬间,将这位相声大师幽默、睿智的特点表现得非常到位。吴为山幽默地说,他做雕塑的过程就是做加减法的过程,马三立很瘦,就用减法,减到最后就只留下雕塑的筋骨和灵魂,再少一分雕塑就立不住了。

  开幕式上,吴为山将最能代表其写意精神的雕塑《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