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雕塑知识>正文

古代和高句丽时代

更新时间:2006-06-19 17:01:17 来源:国际艺术网 作者:孙婕 编辑:木子 浏览量:1549

雕刻从它这个词的最原始意义上讲必定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虽然至今尚未找到能证明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作品。人们普遍知道的雕塑的最早的典型作品是蔚州郡盘龟台岩的一些石刻画和一些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形和动物形陶像。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器、陶器和陶像创作是活跃的,但是韩国的雕塑一直到佛教传入以后才在质与量上都开始发展。任何值得一提的雕塑都属于佛教雕塑范畴。



高句丽时代(公元前37年-668)
  佛像是在372年佛教进入高句丽的时候带进韩国的。据信在那以后过了几十年韩国艺匠才开始自己制作佛像。 

    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可证明,但是如果说高句丽是三国中间最早制作佛像的国家,是言之成理的,因为它是第一个向佛教开门的国家。在佛教进入高句丽的三年后,肖门寺和伊弗兰寺等寺院就修建起来了,这一点可以支持这种设想。古坟里的壁画和许多历史记载也表明佛教对高句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是,迄今尚未发现任何早于公元500年的由韩国人创作的佛像。不久前在汉城堤岛(Ttuksom)发现了一尊四世纪或五世纪时的镀金铜佛坐像。发现这座佛象的地点当年属于百济王国,但是据相信佛像是从中国进来的,因为它具有明显的北魏雕塑风格。如果能证明它是韩国人仿造中国佛像的作品,那么它就是韩国制作佛像的最早例证。就目前而言,有明确的年代标记的最早的高句丽佛像--当然也可说是最早的韩国佛像--是直到六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面积辽阔的高句丽国地形崎岖、气候恶劣的特点反映在它的艺术上,大陆一侧同高句丽接壤的北魏的骁勇的民风也影响了它的艺术。北魏艺术由于试图创造一种脱离在佛教传入时伴随而来的外来风格的独立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一些非现实的、几何图形的色彩。这些色彩以及任何宗教在早期阶段都具有的禁欲主义精神的特点同高句丽本地艺术的粗犷相揉合,产生了一种以率直为特色的风格。要想根据保留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小型镀金铜像或者泥塑像来说明高句丽佛像的风格并非易事。然而,假设这些小型塑像代表当时的雕塑的一般倾向,那么,是可以找出一些可供辨认的特点的。高句丽佛像的脸型狭长,在大部分是剃光的头上有明显的“白毫”(即头顶隆起一块,是佛的象征性记号);僵直的圆筒形躯体上披着厚袈裟,袈裟两侧下摆有“鱼尾”褶;佛的双手大于正常比例。船形的光轮不仅围在头部,而且围着大半身,上面刻有虽然粗糙、但是线条严谨的表示火焰的花纹。底座是圆筒形的,上面刻着莲瓣,刻工刀法雄浑。

  最能体现这些特点的是一座刻有“延嘉七年”(即公元537年)字样的镀金铜佛立像。这座像造于平壤东寺,是1967年在庆尚南道下村里发现的。狭长的脸上的古代雕象特有的笑容、僵直的躯体披着厚袈裟,袈裟两侧下摆左右撑开成法角,状如鸟羽--这种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精神气质。

  一座刻有铸造年代为“癸未年”(编者注:合公元何年尚不得而知)的金铜三尊佛像也显示出同样一些特点。但是,在一座刻有“辛卯年”(即公元571年)字样的三尊佛像上,可以看出紧张和僵直程度有所缓和。虽然如佛身所披厚袈裟的对称的衣褶所表明的,这座佛像基本上仍属受北魏影响的那种风格,但是其造型显然略有变化:脸型丰满了,袈裟衣裾飘垂呈M形,在处理上柔和得多。这很可能是受了东魏和西魏或者甚至北齐早期或者周的影响所致,这些影响的结果是使一种完全属于高句丽自己的风格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平安南道元五里(北魏)发现了一些同样风格的泥塑佛像,虽然像上没有刻明年代,但是据相信是六世纪中叶的作品。

  随着高句丽艺匠技艺的提高和佛教地位的巩固,雕塑经历了许多风格上的变化,到560年左右终于形成了真正的高句丽风格。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