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奇幻神秘的云南面具

更新时间:2006-06-16 15:29:07 来源:玉龙收藏网 作者:徐政芸 编辑:木子 浏览量:2308

    藏族跳神面具世上的事真是无奇不有,好端端的一张脸,偏偏要用一样东西来把它遮掩,或者来进行装饰,以造成意外的观赏效果。人们对这样的东西没有觉得怪诞,反而还格外喜欢它,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这就是在云南无处不见的面具。
  云南是历史上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因而从中国内地传来的面具,在种类上就比其他地方多,流传范围也更广。如今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许多地方消失了,在云南这个神奇、偏僻的地方,不但流传着,而且发展为新奇怪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当地的人们将其运用于娱乐、演艺、祭祀等各种活动,而外地的来客,则被它自然的神韵、原始的气息、独特的造型所吸引,将其作为陈设和欣赏的稀罕物。云南面具以其独有的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在民间文化的土壤中扎根很深,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云南面具形制多样,造型丰富,内涵深邃。我们先从宗教礼仪面具探寻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人类生存的世界划分为相互隔离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比如天与地、神与鬼、阳间与阴间,凡人是无法与这两个部分相通的,只有巫师能借助神力将这两部分连在一起。巫师沟通此岸与彼岸的活动被称之为跳神,而跳神时,巫师就要戴上面具,使旁观者产生巫师已经同神灵合为一体的感觉,跳神面具因而广泛流传。
  云南最有特点的跳神面具应当是藏族面具了。在藏族寺庙里,每当举行跳神法仪时,就有众多戴着面具的神鬼角色出场。这些面具多达数十种,全堂出场蔚为壮观,让人震撼。其做工精良、造型奇异、色彩斑斓,显示出雪域文化空灵超凡的气质,既让人恐惧,又令人向往。
  节祭面具无论数量还是形制,都是云南面具中比较多的。云南有26个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节庆活动。每当节日到来时,除了穿上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奇幻神秘的面具也成了人们乔妆打扮的重要物品。戴上面具,遮掩了人们的真实面貌,抛弃了世间的烦恼,人的本性就可以尽情地发挥出来,恣意去同庆共祭,迎神祈福。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因地域的影响,它的面具数量最多,形式多样。彝族的纸扎面具,先用竹条、竹篾扎好框架,再裱上纸,涂上鲜艳的色彩,充满质朴生活的味道。
  画有虎头的葫芦瓢面具是彝族的独创,造型粗犷豪放,独具韵味。将葫芦一剖为二,民间艺人用鲜艳的色彩勾画数笔,再用烧红的火钩在表面戳些黑麻点,便俨然成了虎虎生威的兽中之王了。这种简朴写意的表现手法,显露出人类童年的稚趣,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和非凡的气势。
  数量最多的是木制面具。选取纹细丝顺、不易变形的木料,先砍成大样,画上墨样后用凿雕刻。高明的艺人是不需要画稿的,用一把斧头和几把尺寸不同的凿子,便可以放刀直干。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眼里,神灵是没有统一规范的,这就给民间艺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像力的空间。因此每个民间艺人创作的面具是不相同的,比如:同为天公、地母面具,有的朴拙自然,有的浓妆艳抹。虽然造型五花八门,但是不管是人,是鬼,还是神仙,都力求变形夸张,其目的就是要让信仰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以保持他们与面具所代表的鬼神在心理上的距离。
  节庆歌舞表演面具,主要流传在傣族和壮族之中。傣族在节祭日都要表演孔雀舞,传统的孔雀舞并不像今天那样拟人化,舒展动人。在过去的年代里,表演孔雀舞者必须戴上面具。这种面具多用木头雕刻而成,五官清秀,面呈粉白色,头戴莲花边塔式花冠,容颜安详。在跳孔雀舞时,还要配上戴着面具的动物或人。这些配角的面具用纸制作,一般在泥模上一层层糊纸,干后剥离下来,再涂上颜色,最后还要涂上蛋清或上清光漆。这是一种质朴简洁的面具,透露着原始的气息。

彝族木雕面具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