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厦门漆线雕技艺已成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新时间:2006-06-09 09:02:52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1111

   ■蔡氏漆线雕是漆线雕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代表

  ■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原厦门市工艺美术厂)是惟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技艺项目的企业

  

厦门漆线雕技艺已成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

  

厦门漆线雕技艺已成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远古的召唤》

厦门漆线雕技艺已成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雄》

  [今年5月20日,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日在国务院网上公布。6月5日,以福建省委副书记王三运为组长的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到厦门漆线雕技艺项目申报企业——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考察文化产业工作。

  此前,为维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字招牌的惟一性,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在专家们的提议下启用“蔡氏漆线雕”品牌。此举方便广大消费者在众多的漆线雕产品中易于识别,以免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向社会公布厦门蔡氏漆线雕土生土长的历史沿革,及蔡氏几辈名家对漆线雕的几次革新,从“妆佛”到现代艺术品的漫长曲折历程,以正视听。针对近期市场上某些商业炒作无中生有、篡改历史、蒙蔽大众,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郑重声明:蔡氏漆线雕是惟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技艺的品牌;中国工艺美术馆惟一收藏的漆线雕作品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创作的。

  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为漆线雕的发展倾注心血而默默无闻,在蔡氏漆线雕技艺成为“国遗”的今天,厦门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 民间技艺 } 厦门蔡氏漆线雕

  漆线雕的历史与地理源头

  漆线雕乃古代佛像雕塑艺术之遗脉,它发展了塑像彩绘装饰艺术,使装饰线条凸起。千百年来这种技法不断完善,从早期的“线起”,“沥粉”的工艺发展到“漆线”。这些线条变得十分丰富而复杂,使刚柔粗细诘诎盘绕,各种美丽图案层层现出,再加以黄金贴面,五彩铺地,使整个雕像华丽庄严,精妙绝伦。

  漆线,中华民族线条艺术的表现最为精致华丽的一种,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漆线雕艺术的发展根植于民间宗教兴盛的土壤,得益于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南方盛产樟木,全株常绿具香,是雕像的首选原材地;厦门同安特有的“白土”,是粉底打磨的最佳材料;此地又广出桐油、盛产青砖都是漆线雕的上好材料。漆线雕在南方土地上繁衍生机勃勃,乃地理条件使然。

  化平凡为神奇的过程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以其高度精巧且工序繁琐的工艺性著称,包括四个方面: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对手工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漆线雕线条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因而这道工序成了它的工艺名称,并且最终成了它的产品名。

  漆线雕:用陈年的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过反复舂打成像面团一样柔软,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可以随意搓粗,搓细,可以搓到比头发还细)称为“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缠、结、绕、堆、叠等多种手法盘结浮凸的图形。原料就地取材,工序繁难复杂,漆线雕是诸多线雕工艺中最为完美,最为灵活的一种。

  穿越三百年的名门艺脉

  漆线雕技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历经十三代传人,几辈名家千锤百炼,不断精进。它之所以达到今日的精艺,被称为“漆线世家”的同安马巷蔡氏传人功不可没。蔡氏的传承关系现在可上溯到清朝同安城名噪一时的蔡家作坊“西竺轩”。其第八代传人蔡伍祥,第九代传人蔡善养,第十代传人蔡春福兄弟。因其世代恪守“传子不传女”的祖训,故该技艺只为蔡氏所保守。蔡家亦世代以漆线装饰佛像为业。在整个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凡有华人供奉寺庙之处大概也都有蔡家工艺所普及。原来的蔡氏作坊“西竺轩”,几经变迁,为“雕塑合作社”,为“民间工艺厂”,为“雕刻厂”,为“厦门工艺美术厂”,到现在的“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蔡氏一门也传到了第十三代蔡彩石羡(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现为惟艺公司的技术总监。漆线雕艺术乃一脉相承。纵观历史,对漆线雕发展贡献最大的当属蔡氏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及其子蔡水况。

  第十一代传人公开家门绝技,完成了“妆佛”到“历史人物”的变革

  文沛先生(1911-1975),艺术精湛,锐意创新,首次在造型上进行变革将漆线装饰用于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之于世。解放初期,他第一个为漆线装饰工艺开拓了国外市场,产品畅销东南亚。1961年他获省轻工业厅和省文化厅授予的福建省艺人称号。他7岁学艺,潜心15年,一生创作繁富,总结了以前数代艺人经验,集其大成,自成一格。他的变革和创新凝聚着民间艺术的精华,保存着闽南地区艺术风貌。他正是以此为根基,使其作品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经过十年浩劫多数不存,仅剩一座高三尺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现存在厦门市工艺美术厂的陈列室中。

  第十二代传人73年突破固守,造就漆线雕独立的艺术新生

  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出生于1939年12月,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他15岁正式从父学艺,广泛涉猎,艺术视野日渐开阔,作品小到彩蛋,大到丈二金刚,无不精彩绝伦。1972年他摆脱前人一贯只把漆线装饰用于表现神佛戏剧人物的规矩,独树一帜地把传统的各种吉祥纹样独立的成为艺术形象,直接表现在瓷器上,至1973年终于成功开拓了漆线装饰艺术的新品种,并且由他将此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定名为“漆线雕”。至此时这一漆线装饰乃由曾经的“妆佛”到“金木雕”,最终正式确立名称为“漆线雕”。从此漆线雕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形式已成为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至今仍然为漆线雕艺术市场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5年,蔡水况下定决心,计划在脑力体力眼力都尚健康的岁月里, 用脱胎漆的手法进行形体塑造,为漆线雕艺术做一个总结,创作一个在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作品,此心方生,尘嚣逐绝。于冷板凳上一坐十年,这是他创作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期。他一气创作了十二件作品:一、《罗成夺魁》;二、《闹天宫》;三、《哪吒》;四、《华容道》;五、《飞云埔》;六、《红楼梦》;七、《波月洞降妖》;八、《叶公好龙》;九、《斗神》;十、《凯旋归》;十一、《还我河山》;十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些作品获得过国家金奖4项,银奖五项,其中的《波月洞降妖》和《还我河山》可谓集漆线雕工艺之大成而于1994年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后起之秀继往开来,古老技艺绽放新花

  近年蔡氏传人也汇入了专业院校的力量,形成一个研发创作团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亲临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指导,对民间艺人十分关心,对民族技艺的发展寄予厚望,每次的关心与指导都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技艺人员。

  2005年,国家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蔡氏漆线雕技艺被福建省推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一切化成了艺人们的巨大创作动力,几年来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开发出一批有丰富的漆线雕语言,又饱含现代元素,既发扬了传统技艺又有强烈震撼心灵之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的漆线雕相比拥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代表作有《英雄》、《远古的呼唤》、《双雄会》、《花木兰》、《春天》等。从制作工艺看仍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烂熟的技艺发挥到极致,改造老套的程式化“语言”更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增加了表现的新手法,闯出漆线雕艺术化的新路。

  蔡氏漆线雕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蔡氏漆线雕体现了中国美术特有的关于“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过去的“线起”工艺使线条从图案中突出,“沥粉”工艺能用凸起的线勾勒各种纹饰,然而“漆线”工艺才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淋漓体现于漆线之中。

  蔡氏漆线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错彩镂金,雕绘满眼”。在现代漆线雕的作品中,仍然表现出一些从远古流传民间艺雕的信息:青铜器中的金银错工艺;楚汉的漆器与丝绸纹样;唐代金器的华丽纹饰;北宋缂丝和定窑瓷器的丰富图案等等;漆线雕所显示出的热闹,活泼,五彩杂陈、金银交错的美,最为中国人民所赞赏,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也成为最典型的中国美为世界所接受。

  蔡氏漆线雕所汇集的传统图案非常丰富,已经自成一个大系统,纵观现代其他工艺门类,的确少有能与之比肩的。漆线雕吸收了各个门类艺术的图案,从北方到南方甚至西域、南洋的图案兼容并包,并且都改造为自身适合的形式,这一点很突出,毕竟,漆线雕是以图案美为艺术基础的。

  蔡氏漆线雕更是千锤百炼的手工艺精品,其精细之处毫厘毕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玲珑剔透。它以漆线为锦绣,每一个局部都严谨处理,精细如发,制作时呕心沥血,极尽精微。可以说“手工劳动创造的线条美”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

  蔡氏漆线雕技艺完整地保留闽南民间艺术的特征,蔡氏漆线雕艺术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它穿越三百年的历史,经历几辈名家的淬炼,铸就非凡的艺术珍宝。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