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在京亮相

更新时间:2006-06-09 08:5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940

图为将拍卖的油画《愚公移山》



  此画意在鼓舞民众斗志

  6月7日,在由徐悲鸿纪念馆、雅昌艺术网主办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作品观摩与学术研讨会”上,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深情地回顾了徐悲鸿创作此画的历程。

  廖静文说,《愚公移山》的题材,徐悲鸿酝酿已久,其创作初衷直接源自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完成构思,则是与跟印度圣雄甘地会面和攀登喜马拉雅山有关。

  1939年12月,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圣地尼克坦讲学。1940年2月,甘地到尼克坦访问泰戈尔。在焚香献花、歌唱祈祷的欢迎仪式上,泰戈尔向甘地引见了徐悲鸿。徐悲鸿为甘地画像时,他被这位不屈不挠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深深感动,于是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

  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深入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11月,他完成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后,又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题材取于《列子·汤问》,“在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徐悲鸿想通过表现愚公挖山不止的气概,鼓舞和激励大众争取全民族的最后解放。”廖静文说。

  有专家评价说,《愚公移山》在中国美术史中定位为“徐悲鸿艺术创作之顶峰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鸿艺术丰碑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油画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油画《愚公移山》经历了颇具传奇色彩的流传过程。

  1940年11月,徐悲鸿告别泰戈尔,抵达新加坡。1941年4月,美国援华联合会及林语堂、赛珍珠邀徐悲鸿赴美举办画展。11月,画展的目录、参展照片以及数百幅参展作品先期运往美国,其余参展品大部已装箱待运。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新加坡遭空袭,15日,马来西亚陷落,日军兵临新加坡。

  进退两难的徐悲鸿,将收藏的百余箱古代书画、近代名家书画、文玩、陶瓷、古籍善本以及数十年的创作,分藏于新加坡的友人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罗弄泉的崇文学校等处。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分装于皮蛋缸中,藏入罗弄泉的一口枯井内。徐悲鸿携1000幅作品,登上沦陷前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轮船,离开新加坡。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徐悲鸿的新加坡好友黄曼士、林金升和崇文学校校长钟青海,从枯井内取出书画珍玩,并致函徐悲鸿。徐悲鸿欣喜之下,回信表示:“为感谢钟校长保护枯井所藏3年又8个月,请任选取一件藏画。”钟青海挑选了油画《愚公移山》。1953年徐悲鸿病逝,次年2月,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等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展出了幸存于新加坡的油画《愚公移山》等80余幅徐悲鸿遗作。

  “这是我第五次见到这幅油画。”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感慨万千地说,自从他在新加坡徐悲鸿友人后代的家中首次见到此画后,此画又经历了多次转手。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现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2000年11月,油画《愚公移山》首次回到中国大陆,在“嘉德在线”举行网络拍卖,然而,此画未能回归祖国大陆。今年4月,翰海拍卖公司成功从海外再次征集回《愚公移山》,将于6月22日在春季拍卖会的油画雕塑专场中推出。

  国宝归宿令世人关注

  有关专家感慨地说,《愚公移山》的构思、创作和流传,无不充满传奇地记载了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与收藏的经历。这件国宝的最后归宿,令美术界、收藏界尤为关注。翰海公司透露,《愚公移山》的拍卖估价预计将超过2000万元。

  廖静文告诉记者,徐悲鸿曾创作了两幅《愚公移山》油画,此次翰海春季拍卖的《愚公移山》是第一稿,徐悲鸿纪念馆存藏的一幅高2米、宽4米的《愚公移山》为第二稿。后者也历经磨难,颜色脱落。40余年间,曾与法国等油画修复专家联系,专家均表示修复困难。因此,此次拍卖的将是徐悲鸿留世的保存良好的《愚公移山》油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