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火”得令人烦躁

更新时间:2006-06-06 09:21:23 来源:开县作家网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561

  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在3月31日举行亚洲艺术品拍卖,能容纳四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现场接受电话委托竞拍的25位职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上午的拍卖接近尾声,第119号拍品挂出,是中国画家张晓刚作于1998年的《血缘系列:同志120号》,估价为25万至35万美元。拍卖一开始,号牌林立。北京现在画廊合伙人黄燎原留意到,坐自己后排的一位竞拍者,多次举牌,底气十足——作品最终被他拿下,成交价是97.72万美元,是本次拍卖的最高价拍品。

  黄燎原事后说:“他的心理价位是150万美元。”成交价距离这位新加坡买家的底线还相当远。整场拍卖,247件拍品中仅有25件流拍,并且大多是日本、韩国艺术家的作品。大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超过预估价一倍至数倍的价格成交。

  岳敏君的《狮子》卖出56.48万美元,位列第二。张晓刚另一幅《航海员(女孩)》以全场第三高的48.6万美元成交,王广义的《大批判:波普艺术》成交于24万美元,方力钧的《无题》成交于27.36万美元。这四位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市场中被戏称为“F4”,都在这场拍卖中创造了各自作品价格的新纪录。

热钱涌入中国艺术品市场

  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院子里经营着一家画廊的黄燎原说:“在纽约苏富比,我关心了一下自己画廊签约的画家的作品,买家大都是国外的。以前在国外拍卖场竞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都是中国人,这次却大多是老外。我也跟苏富比、克里斯蒂(拍卖行)的人交流过,他们也觉得奇怪,说现在很多收中国当代艺术的,都是新冒出来的藏家,从古董或其它领域转过来,好多人的数据连他们也没有。”
  
  《纽约时报》对以全场最高价格拍下张晓刚作品的新加坡买家曾作这样的描述:“即便是最了解亚洲艺术的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

  艺术品市场的“火势”从纽约继续蔓延。4月8日,香港苏富比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刘野的油画《烟》以320万港元成交;尹朝阳的油画《红旗》和台湾雕塑家朱铭的木雕《太极系列》也分别以100万和460万港元的落槌价,创下各自的价格纪录。最终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1.3亿港元,超过纽约苏富比1300万美元的总成交额。

  4月22日,京广中心,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的油画专场开槌。这家拍卖公司是在当代艺术品大卖的“行情”中成立的,它的油画专场首拍,也是2006年国内拍卖公司的首发。
  
  第1315号拍品、曾梵志的《北戴河》从五十万元起拍,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飙到了100万。这时,场外突然冲进一位欧洲买家,拿着一只白信封就举牌。拍卖师左安平连声追问“这有效吗?”心急火燎的买家这才顾得上将号牌从信封内取出,此后几乎就没放下手,全然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直至此画以165万元成交。

  “匡时”的油画雕塑部经理尤永事后说:“这位藏家后来告诉我,他进场时正好在拍这件作品,他飞快地交了六千多美元的保证金,拿了号牌进门就举。他的意见是‘great work,cheap price(作品棒,价格低)’。”据介绍,这一场拍卖,当代艺术板块约有60%的成交金额来自海外。

  黄燎原今年已经参加了三个国际画廊博览会:意大利博洛尼亚、佛罗伦萨,西班牙马德里的ARCO。他说:“眼见一批海外藏家,专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拿着图册,上边但凡有中国艺术作品的画廊都做了标记,逐个寻访。很明显感觉到西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暗暗涌起的潜流。”然而,说起行情,黄燎原却表示:“太热了,热得人都有点烦躁”。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