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打电话的少女”归来引发对城市文明思考

更新时间:2006-06-02 08:55: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珍 编辑:木子 浏览量:1133

“打电话的少女”归来引发对城市文明思考

——亲近雕塑勿忘手下留情



    “打电话的少女”回来了!这些天,许多走过淮海路茂名路口的路人都会向这座重现街头的雕塑投去欣喜的目光。“打电话少女”重现申城,也再次引发社会对保护城市雕塑的关注。前昨两天,记者对多伦路、南京路等路段的城市雕塑进行了探访。  

    目前,上海有1600多座城市雕塑,其中大部分雕塑游人可与之亲密接触。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自“少女”后,本市再也没有发生过城市雕塑整座不翼而飞的事件,但的确有少数雕塑因游人的过分亲密之举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损。

    提起5个月前被撤走的一批文化名人雕塑,多伦路管委会一位姓黄的负责人至今心痛。因为当初雕塑采用的是玻璃钢材料,本身就容易损坏,再加上少数人的过度亲密接触,冯雪峰雕塑中的马车拉杆被数次踩断。而步行街入口的那个“报童”更是不幸——去年,因为一位司机操作失误,“报童”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多处受伤。今年年初,经过重新设计、创作的10座文化名人雕塑,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多伦路上。为了保护雕塑,多伦路管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派专人每天巡视、定期清洗,并和附近社区、学校携手共管,“近半年来,这批雕塑保护完好。”南京路步行街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游客都能善待雕塑,“偶有不文明的行为”。

    雕塑是否完好,折射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随着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爱护城市雕塑的意识正深入人心。”从事雕塑设计的陆步清认为,大多数破坏并非故意,而是无心。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雕塑前制作提示牌,提醒游人在零距离接触时不要“忘情”。

    在公共场所摆放雕塑,就是为了营造一种人与艺术对话的和谐氛围。市民韩子健认为,游人与雕塑挽个手、合张影都未尝不可,只是要把握好度,且莫因为过分亲近而损坏雕塑。“爱护雕塑,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而条件许可的话,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将雕塑基座与地面焊牢等措施,加强城市雕塑的自我防护。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