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仇海的工作室与其作品面对面时,我才真正感受到贺兰山岩画二度创作的魅力。其作品摆脱了岩画平面阴刻的艺术形式,又传承和升华了其精华所在,用全新的视觉艺术雕塑语言,以三维立体的形体,再现贺兰山岩画的另一种艺术生命。
仇海其人
仇海,生于1960年,现为职业雕塑家。
仇海自幼喜欢涂鸦,那时的他,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明和才智。房前屋后的墙壁、学校的黑板都是他一显身手的地方。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的邻居林先生是一位肖像画家,喜欢涂鸦的仇海每天都要到林先生的画室看林先生画画,并萌生了要做画家的念头。
上初中时,仇海在一次语文课上偷偷画画,被班主任孟嗣辉发现。孟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本以为会受到批评的仇海却意外得到了老师送给他的第一盒颜料。孟老师告诉仇海,自己也在学画画,课后可以帮助他学习画画,但他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从此,仇海每天课后都会到孟老师那里学习画画。在老师的培养和鼓励下,仇海于1983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经过大学4年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坚实的雕塑造型基础。1987年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本想着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为家乡做些事,却因专业太冷门,被分配到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震动心灵的贺兰山岩画展
1989年,仇海的几位从事美术工作的朋友在宁夏展览馆举办“宁夏首届贺兰山岩画展”。从小生长在宁夏的仇海,在这以前从未听说过宁夏有岩画,他凭借对南方岩画的一点了解和兴趣,抱着迟疑的心态,观看了岩画展。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贺兰山岩画的外形将实物缩减为最简单、最赤裸裸的形式。各种岩画充实着本能的抽象形式,故意夸张了局部,飘散着远古的神秘气息。它的原始精神是潜入人类肌体、血液、细胞、灵魂深处的超自然岩画艺术魅力所栖身之处……他的心灵被震动了。观赏中他顿感自己走进了一个回旋着原始歌谣的森林。
此后,他无数次为贺兰山岩画所梦绕魂牵。已不记得是哪一年,他终于走进了大山,开始研究岩画。这也使他艺术追求的方向,变得日益清晰和明确起来。随着进山次数的频繁,他每次从大山中走出,都会感到既充实又空荡,这种心绪一直困惑着他。
也许该把岩画带出大山,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这个文化瑰宝。此念一闪,他顿感心灵开明,一种无名的责任感附着在他的身上。
在仇海看来,艺术家就是以其对生活的特殊理解、特殊的看法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人,雕塑家要用有形的体来表达无形的气,达到最高的道。他决定要传承、延续并用全新的艺术形式演绎这古老的岩画艺术。
贺兰山岩画的二度创作
贺兰山岩画二度创作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贺兰山岩画是北方远古农民对当时意识形态与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生。石头作为游牧民族反映生活的承载体,具有明鲜的北方特点和个性,从而产生了不朽的石头艺术。而在仇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岩画的象征性,同时,其三维立体的造型远离了原形又不失贺兰山岩画之灵魂。这种变化了的艺术形式,因为有了空间而厚重,以现代艺术附着了原始精神。
仇海认为,平面与立体的区别在于它对不同空间的占有。它是不同的艺术语言,却存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汉语翻译英语的关系,无论怎样翻译,语意是不能变的。贺兰山岩画二度创作的困难之处就是,怎样远离岩画的原形而又不失其原形,融合这两个矛盾,不仅靠的是灵感或天赋,还有不停的制作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他花费了近四年的时间,才获得了今天的成绩。
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带有民族与本土特点的艺术定会作为宁夏的文化标志,树立在宁夏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与城市融为一体,展现宁夏的风采。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