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19岁的郭选昌孤身离开朝天门插队到丰都当农民,他初次品尝到背井离乡的惆怅和对故土的牵挂。
15年前,他再次离乡越洋求学。他以雕塑为媒,为两位美国总统雕塑肖像,成为美国政要的座上客。
2年前,事业如日中天的他毅然选择回重庆教书,他创作的《重庆大隧道惨案群雕》、大型移民人物群雕《家园明天更美好》等作品轰动艺术界。
美国总统的座上客
“克林顿总统捧着我给他雕塑的肖像笑着说,有您这位来自中国艺术家朋友的支持,我的总统连任计划一定能实现。”
4月14日下午,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著名雕塑家郭选昌在记者苦等了6小时后,突然出现在眼前,他看记者准备起身离开,不等记者寒暄,顺手拉了把椅子坐在记者对面,俨然像个因耽搁采访时间太久而愧疚的“受审者”。
郭选昌1953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1991年到德国进修西方雕塑史。移居美国后,创作了大量西方人文作品。2003年出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还兼带几名研究生。
其实,在出国前,郭选昌已经在国内雕塑界小有名气,他与雕塑大师刘开渠合作的雕塑《金马之城》成为山东即墨的标志性艺术。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时在洛杉矶的郭选昌与克氏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那时,郭选昌在美国很多城市都有雕塑作品,他在洛杉矶这个亚裔人群相对集中的城市颇有威望。克林顿当然听闻过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大师的大名。“正是基于我在华人社会的知名度,白宫方面邀请我为克林顿雕塑肖像,肖像很快完成,通过白宫工作人员告知了克林顿。总统先生很高兴。那天下午,我带着肖像来到白宫总统办公室,当克林顿看到雕件小样后,连声称赞。并邀请我参观他的办公区。”
在郭选昌的印象中,克林顿是个幽默的总统,很健谈。后来,克林顿总统连任成功,也没有忘记这位来自中国重庆的艺术家朋友,他委托郭选昌复制了300件自己的肖像作为礼品分赠亲戚朋友。有些复制件还作为国家政要间的友好往来,飞向世界各地。
郭选昌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交往更早。
1991年在德国研修的郭选昌参加德国肖像展期间,结识了不少来自美国的艺术家,一位艺术家看了他的作品后建议他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雕塑肖像。很快,布什总统收到了自己的肖像,布什全家都非常高兴。并寄给郭选昌一张布什家族的全家福作为感谢。
郭选昌雕塑的两位美国总统肖像,一直被收藏在华盛顿白宫总统府。
而此后他雕塑的包括美国电影明星阿诺·施瓦辛格等文艺界人士肖像为他赢得了著名肖像雕塑大师的殊荣,被纽约《曼哈顿艺术》评为“富有国际声望的九十年代艺术家”。
征服德国陶艺大师
“那位‘傲慢’的德国陶艺大师,终于被我的作品折服,这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智慧的认可和尊敬。”
1990年代,国内许多雕塑家跨入留学热潮中。郭选昌留学德国卡塞尔大学,随后,他的作品在美国的西雅图、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等地落成;国际艺术阵营中华裔雕塑家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他们已了解了国际规则,洞察国际艺术的文化时态后的成功体验。
但让西方接纳他的艺术,并不容易。发生在留学德国的一个小插曲,一直留在郭选昌的记忆里。
1991年,在卡塞尔大学研修西方雕塑史和人物肖像期间,郭选昌与一位大胡子德国陶艺大师沃纳·格内尔为邻。“他是个看上去傲慢的日尔曼人。也许在他眼里,雕塑艺术是欧洲的专利,对来自东方的艺术家,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敏感的郭选昌被那不易察觉的轻视深深刺痛。
几个月后,当郭选昌将一件沃纳·格内尔的肖像雕塑呈现在陶艺大师面前时,德国艺术家惊诧了,这件肖像果真出自眼前的中国年轻人之手?他困惑,疑虑,继而惊奇,钦佩。他一扫往日的傲慢,亲手为郭选昌冲上一杯咖啡,此后,他们成为好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那位陶艺大师天天为郭选昌冲咖啡。在西方,冲杯咖啡是一种暗示,是认可和由衷接纳的表现。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大道离金银岛酒店西边不远处,有一片二层楼高的琉璃瓦大屋顶建筑群,在中心广场前,矗立一尊名为《西游记》的雕像;慈眉善目的唐僧跨在马上,大智大勇的孙悟空举目眺望在前探路,猪八戒、沙僧紧随师父之后。这就是拉斯维加斯近年崛起的“中国城”。《西游记》雕像是郭选昌的又一杰作。在解释《西游记》雕像的寓意时他说,今天华人来西方取经也取“金”——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新的发展机会。
主创三峡移民群雕
雕塑中的17个人物形象,是三峡移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郭选昌的大名再次被媒体关注,缘于4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三峡移民精神颂”展。由他主创的大型移民人物群雕《家园明天更美好》再现了移民搬迁的真实过程。这座7米长、2.8米高、2米宽的雕塑,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对于这次创作灵感,郭选昌说是自己少年时代无法抹去的苦涩记忆。
1972年秋,中学毕业的郭选昌辞别家乡,插队到丰都当农民,这一当就是3年。
“我知道背井离乡的苦涩,在知青窝棚里思念父母的清泪,在江边孤独守候的无奈。”少年时他热爱美术。正是这种切肤的人生体验,使得他在20多年后,灵感与智慧迸发、契合,采天地之灵,聚人伦之气,终成天纵之作。
“他们带走的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一面。”郭选昌说,插队经历让他真正认识了农民,“接到雕塑后脑海里就闪现出当年的插队的情景,朝天门江水微澜,我回眸家园的那最后一瞥再次浮现。”灵感来了立即开始画小样,20分钟后“移民群雕”最原始的小样出现了。
“雕塑对移民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他们的离乡更多的是出于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雕塑中的17个人物形象,是百万三峡移民精神的集中体现,饱含着雕塑家浓浓的三峡情。
爱国又恋家的好男人
中国才是他的根,他的泥土,他生命的最终归途。
从1978年读四川美术学院起,郭选昌雕塑创作已达28年。从德国、法国、美国到墨西哥,郭选昌的足迹留在欧美。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为什么要到重庆当院长呢?
十多年的游历,郭选昌用东方艺术家特有的敏锐,警觉,审视着纷繁复杂的东西方文明的撞击、融合、裂痕。归国两年多来,他先后创作出《重庆大隧道惨案群雕》、《孔子杏坛讲学》等重大历史题材作品。
他2003年担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长,他在找寻一个东西方文明的节点,“我一直在用西方的眼睛看中国,用中国传统文化来研究西方,这样反复的求索,找寻新的突破,这就是我回国当艺术学院院长的初衷。”
“在中国当院长,显然没有在美国当雕塑艺术家挣钱,每年往返重庆洛杉矶的路费也不少吧?”记者问。
“当然在美国比在中国挣钱。物质和金钱固然重要,为生活所不可缺少,但在博大的人性和爱面前,就显得渺小了,对于艺术和艺术家来说尤其这样。我曾经历生活的坎坷和波折,体验过人情冷暖。我想,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中一定有不少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以人为本的东方文化中的人性、人情不仅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曾是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但他毕竟是艺术家,他感性,也多情,更恋家。
“他是个好导师,好院长,也是个好父亲,好丈夫,郭老师最恋家了。”郭的学生这样评价。
“每年几个假期,我一定要回洛杉矶,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有朝思暮想的妻儿、有朋友、有艺术界的知己。”郭选昌说,10多年的海外生活,也许他的某些生活细节已经“西化”了,中午他可以随便在重庆大学校外吃豆花饭,继续工作,晚上也会出现在星级酒店吃海鲜。两年多来,从知名艺术家到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身份转换,他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我的大脑转换灵活,就像电脑,有不同的功能区分,白天是严谨的教务管理,晚上是感性的艺术创作,不会混淆。”
“五一”大假了,他决定飞回美国看看家人。但,他知道,中国才是他的根,他的泥土,他生命的最终归途。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