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新兴艺术消费时尚 塑个"自己"带回家(图)

更新时间:2006-04-27 09:05:0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727

    目前在国内,雕塑品面向公众的方式仍停留在公共场所的大型雕塑艺术,以及各种美术馆、展览馆的室内雕塑陈列,而始终没有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视野,走入他们的家中。而近年悄然兴起的自身塑像消费正在打破这种僵局。 

  自身塑像成时尚 

  不久前,一位来自印度的游客在清远城区游览夜景时,无意中听到一家雕塑艺术工作室传出悦耳的印度音乐,吸引他走进工作室内与工作人员攀谈,看到这里陈列的许多雕塑作品很有情趣,他提出要工作人员也为他塑一座塑像带回印度。 

  正在雕塑工作室内创作的郑有江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雕塑,一座栩栩如生的泥塑像雕塑成功,印度客人看着自己的雕像异常高兴。 

  23日,由英国归来客居清远多年的郭女士也到这家艺术工作室观看自己的半身头像雕塑进度。当年迈的郭女士目睹风姿迷人的塑像“脱胎而出”时,眼中流露出无限的激动。“这座像是以上世纪60年代的我为蓝本创作的,那时我正在传播中国文化,内心充满对故土的思念。”郭女士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雕塑。 

   自身塑像提供创造新空间 

  郑有江告诉记者,近年来,他每年都应邀为一些清远市民进行半身雕塑的创作,花上几千元“塑”一个神采奕奕的自我铜像或泥像摆放在居室一角,俨然已在当地文化圈成为一种奇特的时尚。尽管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私人收藏座雕塑作品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但不可否认,雕塑已经越来越近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据悉,当代雕塑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公共雕塑,即一般所称的城市雕塑;二是架上雕塑,一般展示于室内小型展馆;三是具有装置艺术特征的装置雕塑,它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具有非永久性和大量采用现成品的特征。 

  目前,我国的艺术收藏市场主要以架上雕塑为主,而近年才悄然兴起的自身塑像又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一些玩雕塑的圈内人士认为,过去欧美的人士对雕塑更重视一些,在欧美,一些有文化素养、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除了对绘画爱好外,更对雕塑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户外、室内、案头都有雕塑作品,以展示其高格调的情操,现在这种艺术审美情调正传入国内,打破了家庭雕塑艺术创作的坚冰。 

  各界反映 

  市民:观念不同难以接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为自己塑像的新型艺术消费,大部分市民感到难以接受,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习俗和现代审美潮流的冲突。“我认为如果在自家的客厅看到一尊自己的半身塑像,感觉怪怪的,还会吓倒家人。”市民陈小姐说。 

  持这种态度的市民普遍认为塑像通常是用于纪念有成就的历史先人,普通百姓玩塑像是对艺术的亵渎,难以接受。 

  艺术界人士:张扬个性很平常 

  不同的是文艺圈内的一些人士则对这种潮流持认同态度。在清远从事散文创作多年的黄先生就计划为自己塑个铜像。他说:“通过艺术或写实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专利,普通百姓也很向往。”他举例说,生活中用照相机、摄象机为自己留下音容笑貌谁也不稀奇,但为何不可以用塑像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自己的神韵呢?相对来讲,塑像更高雅更有艺术感染力,留住自己的精神风貌,将来还可以作为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何乐而不为。 

  雕塑家还认为,雕塑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艺术价值,其独到的艺术形态和特性是其他平面类的艺术门类所不可替代的。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