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戴着“镣铐”创作是常态

更新时间:2006-04-22 18:40:4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htok 编辑:行者无疆 浏览量:1605


戴着“镣铐”创作是常态

  著名雕塑家、《陈毅像》的作者章永浩说,上海城市雕塑主要存在四大问题:缺乏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散;城市规划没有为城雕预留空间;作品缺乏个性;缺乏精品力作。  
 
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创作室主任、雕塑家唐世储更戏称,很多雕塑是雕塑家们“戴着镣铐”创作出来的。

  “作为某一标志性事件的纪念品,我们往往被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创作,以便赶上献礼。曾经有一个浦东的大型项目,我告诉领导要一年半才能完成。领导说修建杨浦大桥也不过一年半的时间,一座雕塑哪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仓促设计制作,精品自然也就难产。

  “我们曾经为一个区设计了一座主题雕塑,结果区长让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更改设计,我们说能不能让我们和区长谈一下这个问题,人家说区长太忙,没时间和我们谈,最后我们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更改设计。”

  等待机遇是现在时

  随着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布局的出台,这两年有些“清闲”的上海雕塑家们又变得忙碌起来。

  上海油画雕塑院的9位雕塑家眼下正在忙着为6月举行的2004公共艺术及城市雕塑方案邀请展做准备。作为2004春季艺术沙龙的一部分,油雕院将展出雕塑家们为“世博会”专门创作的10件城市雕塑方案作品。

  油画雕塑院执行副院长李磊说,“以后,油画雕塑院每年都将拿出10件城雕方案作品,直至2010年世博会召开。我们希望通过市民的积极参与,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的世博会雕塑。当然,也可能油雕院的作品无一入选,但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艺术家和大众的参与热情,让世博会有更多的选择。”

  油画雕塑院最年轻的雕塑家韩子健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创作10件以上的架上雕塑,在自己热爱的雕塑事业上进行纯艺术的探讨。

  创造大型城雕所带来的那种成就感很让人迷恋。不过,这样的政府项目一年不可能太多。一个大型项目往往需要1到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外滩人民英雄纪念塔浮雕我们花了整整2年时间”,韩子健说,从最初的设计,到小稿(模型稿)的制作,到1比1的玻璃钢泥塑完成,再到最后的加工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雕塑家睁大眼睛,盯牢。

  艺术与商业角力

  著名雕塑家余积勇早年也曾是油画雕塑院的一员,1993年跳出体制,成为自由艺术家。此后,他下海成立了上海大宇雕塑设计公司。这是一个集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过10年苦心经营,大宇雕塑稳稳地占据了上海雕塑市场的一席之地。

  想当初什么雕塑活儿都接的大宇公司,如今也开始“挑肥拣瘦”。去年底,余积勇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雕塑工作室,专门承担雕塑设计任务。

  “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自己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现在是打出自己品牌的时候了!志不同道不合的活儿,我现在不接了。”如今的余积勇并不讳言他对劣质商业雕塑说“不”的底气,是大宇公司以10年之力积累起来的资金。

  脚踏商业和艺术两只船,余积勇似乎已经找到了商业和艺术的平衡点。大宇近年来设计和制作了城市纪念碑上的雕塑《五卅运动纪念碑》、上海体育场大型体育雕塑《马术》、《篮球》、《柔道》、《手球》、《体操》、《射箭》和《帆船板》。余积勇自己近年最著名的作品是《结》。这个《结》曾分别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安亭国际汽车城市民广场、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以及宁波海事局广场上。

  但余积勇对目前的雕塑界并不满意。他一直认为,体制缺陷(顶着大师光环长期占据艺术话语霸权的专家评审)和商业侵蚀(众多公司和个人的压价竞争直接导致对艺术家创造价值的漠视),使得城市雕塑精品难现。

  除了体制内的雕塑家,大宇公司这样体制外的雕塑公司、广告公司,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了城雕设计和制作的竞争之中。美术院校雕塑系的学生、到上海寻找发展机会的国内外艺术家,还有那些以雕塑家自居的民间匠人,成为雕塑公司、广告公司网罗的主要对象,而这个城市的雕塑规划则成为他们期待中的猎物。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知名雕塑家们似乎并不用为市场发愁,人们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同已足以赢得政府的委托项目以及为数不少的指名订单。掌握着发言权的他们还要为这座城市的雕塑献计献策。

  让人担忧的是那些寂寂无名的雕塑工匠们。这些“无名英雄”,正在或已经制造了数目可观的小区雕塑景观、城市广告雕塑甚至大型城市雕塑。“无名”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蜕变成了不负任何责任的“雕塑泥瓦匠”——无论如何,再豆腐渣的雕塑也不会塌下来把人砸死。一座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雕塑,在他们的“节衣缩食”(忽略设计费用、采用劣质材料、省略制作步骤)下,可以降低一半价钱。

  批评依然缺失

  虽然言语干脆的余积勇为劣质雕塑的存在揭了“疮疤”,但是他却拒绝评论这个城市雕塑的好坏。在他看来,持不同的艺术标准看待同一件作品,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不愿对这个城市雕塑做出评论的还有一些专家。“都是同行,他们的作品就矗立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很多人本身就是我们很好的朋友,我们实在不便评论……”

  也许劣质的城市雕塑就是在他们善意的隐忍中成为公众眼里的视觉垃圾。

  当一座城市的雕塑缺少了不同的声音,它的平庸也就在所难免。也许有了市民的积极参与、专家的中肯意见,这座城市的雕塑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它会多出一份属于每个参与者的温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