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中原工学院著名画家王刚“老万系列”新作问世

更新时间:2006-04-21 09:00:04 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 作者:王雅雯 编辑:小路 浏览量:1437
    4月18日上午,中原工学院著名画家王刚副教授在河南省书画院举办了“王刚作品研讨会”。近50名业内人士踊跃发言,针对王刚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及艺术走向等,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

骆卫华 摄

    研讨会上展出的30多幅巨作,是王刚近一年来创作的部分新作品。中原工学院教授毛本华介绍说,王刚的新作品从材质和表现手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材质的选用越发广泛,更加强调表面肌理上的颗粒状态,表现手法上少了外在的张扬,更加注重人物内涵精神气质的表现。

    研讨会上,著名油画家省美协副主席曹新林、著名艺术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柴中建、著名油画家省书画院院长李运江、著名油画家毛本华教授、山水画家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华建国、以及省内油画、国画、雕塑、美术出版等业内专家名流对王刚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王刚在省内画坛很活跃、很有影响。他多年来坚持走精神性的现实主义道路,持续关注并深化民工主题,凭着艺术家的良知和对材质的特殊敏感,创新艺术形式,表达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刚健淳朴、浑然大气,有黄河文化的宽与厚,有民族文化的精、气、神,有仰韶原始艺术和汉陶、汉甬那样令人敬畏的精神内涵;作品风格粗犷、雄浑,思想深度和语言力度统一,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从而成为自立的艺术,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强大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

王刚作品研讨会现场。骆卫华 摄

    继中央美院美展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刚埋头创作,沉浸在自己新一轮的创作中。他夫人赵琳说,王刚是一个很纯粹、很善良的人,他越来越单纯地做着自己喜欢并令人感动的事情,现在他除了画画、教书,几乎什么都不会了。

    对于创作,王刚说,运用综合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用最纯真质朴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意向,似乎有一条线,在紧紧扯着我往前走,这种感觉就像是初恋,是懵懵懂懂的、未知的,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时下,快乐的艺术家们大都踩着红色地毯谈论艺术,推测市场,追求回报,而王刚的艺术底线并没有被潮流所淹没,他以执着的精神,关注人性,关注民生,沿着自我的创作路线,坚毅且无旁骛地走着,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院长杨刚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说,学院将为王刚的创作给以更好的环境支持和帮助。(骆卫华)

骆卫华 摄

    相关连接:

    王刚近10年来围绕民工主题以油画、综合材料、泥塑影像、素描创作的300多幅“老万系列”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具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了各界观众。从2004年10月底送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前,到12月中旬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展出后,社会各界高层人士,开封、洛阳、漯河等周边城市的美术爱好者,大、中、小学师生,工人,市民,打工族白、蓝领“老万”们,闻迅赶来观看,并口传消息、笔书观感。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作品在2004年11月1-6日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6天。中央美院副院长范迪安教授为之撰写评论和前言。范迪安、殷双喜、邓平祥、贾方舟、柴中建、刘墨、郑光、朱明、胡秋萍等艺术评论界、社会科学界、书法界知名人士在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踊跃发言,对展出的作品从美学和社会学角度给予高度评价,并对王刚的艺术前景寄予厚望。

    作品在2004年12月17-20日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展出4天。应观众强烈要求延期1天。在开幕式暨研讨会上,美术、出版、社科界人士和观众踊跃发言,赞誉艺术良知、感慨艺术功能;来自海南的打工族蓝领姑娘说:作品表达了我的感受,感谢王刚老师对民工的尊重。

    《美术研究》、《中国油画》、《中国新闻》、《十方艺术》杂志及《大河报》、《郑州日报》、《教育时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文化时报》等10多家报刊报道20多次,河南卫视一套“河南与世界” 双语版、河南电视台三套“民生大参考”栏目、郑州有线一套、河南电视台八套 “聚焦中原” 等栏目相继报道了北京、郑州两次展览实况和专访。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