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日本油画大师1939年反战作品《哈尔滨太阳岛》惊现长春

更新时间:2006-04-18 09:06:09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作者:周长庆 王巍 编辑:小路 浏览量:1611

    饱经战火洗礼而奇迹般幸存,流浪中国近七十载竟意外现身。日本油画大师野村守夫1939年创作的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油画巨作《哈尔滨太阳岛》,最近被吉林省长春市一位绘画爱好者慧眼发现并收藏。

    这为名位沈延柱的收藏者目前正在长春建设“长白山文化博物馆”。他说,将把此画作为“镇馆之宝”在今年6月10日开馆之日公之于众。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姜加宁说,《哈尔滨太阳岛》作品巨大而震撼,深刻而精美。它出自亚洲首批油画巨匠之手,堪称绘画艺术史上传奇典范,堪称是“东方的《格尔尼卡》”。

    《哈尔滨太阳岛》可谓“身世坎坷”。2006年3月的一天,家住长春、从事房地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沈延柱到辽宁省沈阳市出差时,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幅积满黑渍的老油画。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对艺术具有很深造诣的他发现后感到很振奋,多次与店主交涉,终于将此画购买到手。经过仔细处理和清洗,一幅精美绝伦的巨幅油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就是油画《哈尔滨太阳岛》

    此画的正面下角有英文字m.honwpp,1939,背面有作者用中文书写的题款:“野村守夫 第廿六回二科会出品作 昭和拾四年 东京市丰岛区西巢鸭四丁目八八”。经沈延柱邀请的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的艺术家、专家共同考证、鉴定,证实此画是亚洲首批油画巨匠之一、日本油画大师野村守夫的作品,画名《哈尔滨太阳岛》。画幅1.7米×1.4米,堪称油画巨作。

    权威资料表明,野村守夫(1904年-1979年)是广岛人,日本大学美术教授,日本美术界现代派绘画权威组织“二科会”常务理事,日本西洋画一代宗师藤岛武二的大弟子,被誉为“画坛天才”。中国著名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巨匠--《血衣》作者王式廓、雕塑巨匠刘开渠的老师王悦之、油画大师关良等均是野村守夫的中国师兄弟。

    野村守夫以擅长冰雪题材著称,被列入《日本108位名画巨匠》之一。1972年其艺术成果受到日本政府嘉奖;1973年创作的《丘陵之街》荣获日本艺术院最高奖。其主要作品收藏在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日本艺术院和玉川近代美术馆,代表作有《雪景》《巴黎郊外教堂》等。

    1938年至1939年间,当时三十五六岁的野村守夫来到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中国东北采风。第一次踏上战火纷飞的中国国土,这位青年画家既被哈尔滨太阳岛迷人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又有感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痛苦,于是创作了现代主义油画巨作《哈尔滨太阳岛》。

    据吉林省有关人士分析,可能因处于战乱原因和作者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此画一直未公布于众,也没能运回日本,而是流失在中国东北民间。

吉林省部分艺术家在鉴别欣赏<哈尔滨太阳岛>

    记者日前有幸目睹了《哈尔滨太阳岛》。作品以松花江银色冰面为主体构图,上方浅蓝色天空漂浮着淡淡的白云,中间是太阳岛上几座欧式的楼阁。初春的太阳岛被冰雪覆盖,银色的远山折射出桔色的光芒。整个画面看上去是一幅和谐精美的现代风景画。但是,在艺术家的指点下,仔细观察不禁暗暗叫绝,叹为观止!

    画幅中间是松花江冰雪刚刚融化的江面,朦胧中勾画出一条银色的大鲨鱼,张开的鱼嘴仿佛正在吞噬一位哭号、挣扎着的怀抱婴儿的中国妇女,周围是燃烧的战火;一条乡道渐渐消失在鱼腹中,道上行走着渺小的日本洋马车,车后是三五个悠闲踏春的日本人和吠叫的狼犬。鱼尾与画面下方的白雪又巧妙的构成了一只抽象的山羊造型,山羊腹部融化的春水是画家精心构思的一日本装束的少女枕臂仰望天空、脸庞挂满泪珠的形象,起伏的胸脯上落着一只洁白的和平鸽,明确表达了作者呼唤和平的主题。

    在“山羊”颈下,也就是画面的左下部分的江水,显得十分神秘,仿佛是日本军人的功勋佩饰,又仿佛是一条游动的鳄鱼张开巨口……山羊头顶墨碧色的江水是三八式步枪造型,与鲨鱼腹中的江水形成的刺刀造型相互映衬,寓意战争的爆发和灾难的来临。画面右下角,作者隐隐约约表现出江水中的岛屿,但岛屿又是一具骷髅。

    在画面的右上方,鲨鱼头顶部,画家十分巧妙地借用绿色柳树做遮掩,细心观察会发现是两位人物半身塑像,一位好象欧洲将军,一位好象日本将军,他们虎视眈眈地俯视这片美丽的土地。

    《哈尔滨太阳岛》巧妙地借用了东方象征主义和西方印象主义的高超笔法,以和平鸽、步枪、刺刀等或具体、或抽象的艺术画面明确表达了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主题。画面色调以暖灰为主,黑白色块对比强烈,刚柔并济;笔法流畅、自然、含蓄,画风大气、高妙、丰润;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正义感。

    1937年4月,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旅居法国的西班牙油画巨匠毕加索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轰动了整个世界。吉林省部分艺术家认为,野村守夫受毕加索画风的影响,在《哈尔滨太阳岛》中运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反对战争、憧憬和平的主题,它比《格尔尼卡》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更深刻的主题,应该在世界绘画史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

    经吉林大学著名美术教授姜加宁、吉林大学美术讲师石鹏祥、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副会长王松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中山书画社画家孙立方先生及有关专家、艺术家鉴定和考证,确认《哈尔滨太阳岛》是日本油画大师野村守夫于1939年受西方“现代艺术之父”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的影响,取材于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事件,把战争和苦难作为意象形式,创作的反战作品。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仅用黑白灰三色来创作;野村守夫的《哈尔滨太阳岛》也仅用绿白蓝三色创作。《格》画中被刺伤的马和嘴里的刺刀(象征西班牙共和国遭受痛苦),公牛(象征佛朗格)耸立在为失去亲人而啼哭呼叫的妇女面前;《哈》山羊(象征被宰割的中国);鲨鱼和腹中的刺刀(象征日本帝国的贪婪及残忍);《格》中常用现代艺术的意象符号:残剑、鲜花、鸽子、死亡。《哈》中也借用断伞、和平鸽、鳄鱼、步枪、骷髅等表象符号;《格》中绝望的妇女怀抱死亡的儿童;《哈》中张开的鲨鱼巨口正在吞噬着怀抱婴儿的中国妇女。两幅巨作同样取材于同一时期的政治事件,表达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完)

野村守夫的另一幅作品 < 椿>


    东方的《格尔尼卡》——《哈尔滨太阳岛》作品赏析

    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王 松 林

    1938年至1939年,当时35岁的日本青年画家野村守夫,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创作梦想,第一次踏上战火纷飞的中国国土,却被雪城哈尔滨太阳岛松花江迷人的景色所深深的吸引,他心潮澎湃,抑制不住手中的画笔,创作出巨幅反战油画——《哈尔滨太阳岛》。

    从画面看,作者是以当时1939年哈尔滨太阳岛初春的景色为背景,巧妙地借用东方象征主义和西方印象主义的高超笔法,创作出了这幅巨幅油画。画中充满作者热爱和平,鞭挞侵略的正义情感,从构图到色彩无不具有象征意义和人文情怀。画面色调以暖灰为主,黑白色块对比强烈,刚柔并济;笔法流畅、自然、含蓄,画风大气、高超、丰富;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现出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
    
    画家以松花江银色冰面为主体构图,画的上方孔雀蓝的天空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天空下是太阳岛上几座欧式的楼阁,表现出哈尔滨被帝国占领后构建的“天堂乐园”。初春的太阳岛被冰雪覆盖,银色的远山折射出桔色的光芒。整个画面看上去是一幅和谐精美的现代风景画,但仔细观察你会暗暗叫绝,叹为观止!

    画幅中间是松花江冰雪刚刚融化的江面,朦胧中勾画出一条银色的大鲨鱼,鱼头是一棵大柳树遮盖的小洋楼,张开的鱼嘴仿佛正在吞噬一位哭号、挣扎着的怀抱婴儿的中国妇女,周围是燃烧的战火;一条乡道渐渐消失在鱼腹中,乡道上行走着极其渺小的日本洋马车,马车后是三五个用单线勾出的悠闲的日本富豪和吠叫的狼犬,表现出日本侵占的北中国美丽的田园正遭受掠夺和瓜分,奔跑的马车已走入死角,无路可寻。鲨鱼鱼尾与画面下方的白雪又巧妙的构成了一只抽象的山羊造型,山羊的腹部融化的春水是画家精心构思的日本少女枕臂仰望天空的形象,起伏的胸脯上落着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寓意日本人民期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少女下方(旁边)是一把太阳伞,遗憾的是此伞已经折断,寓意少女永远实现不了与恋人重逢,一同踏青赏花的梦想,因为少女的恋人已经战死在异国他乡。

    山羊颈下,也就是画面右侧的江水,显得十分神秘,仿佛是日本军人的功勋佩饰,又仿佛是一条游动的鳄鱼张开巨口,象征日本军人的荣誉是吞噬无数中国人生命换回来的……山羊头顶墨碧色的江水是三八式步枪造型,与鲨鱼腹中的江水形成的刺刀造型相互映衬,寓意战争的爆发和灾难的来临。此时山羊颈部的一串军人功勋佩饰,仿佛流出的血滴,作者似乎在寓意中国正象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日本帝国这条大鲨鱼正在吞噬着一个嗷嗷待哺的中国。画面右下角,作者隐隐约约表现出江水中的岛屿,但岛屿又是一具骷髅,象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必然走向死亡!作者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敏锐的洞察力是一般艺术家所难以具备的。野村守夫先生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他国际巨匠级大师天赋。

    从这幅画面的右上方,鲨鱼头顶部,更能体现出作者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艺术天才。画家十分巧妙的借用绿色柳树做遮掩,但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是两位人物半身塑像,一位是欧洲将军,一位是日本将军,他们虎视眈眈的俯视这片美丽的国土。画家无疑是在讥讽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的相互勾结发动侵略战争,造成中国山河破碎的情景。看罢此画令人无不感到强烈的震撼!中国人为之哭泣,日本人(画家)为之愤慨,表达出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正义感。

    画面白天与黑夜交织,春天与冬天共存,梦想与现实相映,风景与人物相扣,暗喻在这块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有的人生活在寒冷的冬天,有的人生活在温暖的春天,有的人生活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有的人生活在地狱般的黑夜里。作者通过画面痛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

    不难看出,作者是受超现实主义大师毕加索画风的影响,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然而作者并没有单纯的把反对战争、憧憬和平作为唯一的主题。相反此画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要远远高于毕加索的画风。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认识水准的局限,导致野村守夫先生未能被认同与毕加索、梵高、莫奈等西方巨匠具有同等艺术价值的国际大画家。这是历史的失误,是日本岛国的局限。从这幅画的艺术价值看,它是应具有国际水准和历史地位的。作者通过画面中的松花江,这条通往日本海的浩浩江流,象征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将源远流长,虽然被看似山羊身体又似巨大的铡刀所切断,“抽刀断水水更流”表达出日本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战争所无法切断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终有一天会把发动战争的罪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正义和良知的审判。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