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四月杭州,中国艺术市场晴雨表

更新时间:2006-04-14 09:04:29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蒋梦桦 编辑:木子 浏览量:1626

  今天聊聊4月份的拍卖,因为这个月对于整个艺术市场实在太重要。从4月9日算起连着三周,杭州每周将举行一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经历了2005年整个市场的火热与起伏跌宕后,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牛?走熊?还是走平?就看杭州这个大号的晴雨表了。

  2005年底,中国内地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了大大小小无数家拍卖公司,而拍卖会,也像吃了春药般的从过去的一个月一场,变成了一周数场。就在某些人一脸坏笑地等着回家数银子的时候,日渐成熟的藏家们,却从不分高矮胖瘦、王老虎抢亲似的抢购艺术品,“进化”到了分品种、讲质量地择优录用。这让一部分惟钱是亲、把萝卜白菜与灵芝人参混在一块儿推销的公司立马尝到了苦头——萝卜白菜们不仅没卖掉,还搭上了印刷费、场租费,而精明的大公司们此时却都选择了休养生息,去年12月至今,京沪杭没有办过一场大型拍卖会。

  开春啦,敢说敢干的浙江人冲在了前面。4月9日,杭州新侨饭店,浙江南北大型春拍;4月16日,浙江国际大酒店,浙江中财春拍;4月19日,杭州华辰国际饭店,浙江保利春拍。虽然三家风格各不相同的公司像事先商量好了似地排出了这么一个顺序表,一向稳健的“南北”先做,玩当代的“中财”居中,少壮派“保利”殿后,但看得出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作了扬长避短式的调整:比如说,消灭“白菜萝卜”——小名头、品相差的统统不上,以至于前几年动辄一两千件作品的南北这一次算上油画才只有900件,其他两家就更少了;都开始玩油画——有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撑腰的“中财”一气儿上了270件,“保利”也上了177件,谨慎的“南北”却只上了60件,但覆盖老中青所有的大名头;再比如说,全国各大画派一网打尽以便把各地的藏家都吸引来……

  
    中国:崭新的当代艺术前沿
 
  据4月1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自2004年10月起香港苏富比的三次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总值分别达到了295万美元、527万美元和901万美元,节节攀升的成交量让苏富比把这一场的拍卖直接放到了当代艺术的中心纽约。

  “这是一个有待发现的市场,”苏富比亚洲与澳大利亚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Henry Howard-Sneyd)表示,“看到全世界的买家竞相出价真让人吃惊。”专场的图录好像是知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花名册”:徐冰、艾未未、张洹、岳敏君、张宏图、王广义、刘炜、吴山专、丁乙、李山、向京……甚至包括李继开等年轻画家作品。

  当天,总共有245件作品参加了拍卖,流拍的仅25件,拍卖总额高达1320万美金,远远高于苏富比预期的800万美金。

  3月31日这一天, 全球各地150位买家的电话竞投让25位苏富比职员应接不暇。4500本拍卖图录,尽管要40美金一本,仍然被疯狂的藏家抢购一空。台下的观众中掺杂着亚洲、美洲和欧洲的藏家和画商。虽然其中不少已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确是纽约市场的生面孔。

  “当代艺术没有国界”,Mera Rubell说,这位来自迈阿密的藏家在拍卖大厅坐了一整天,“真是激动人心”。

  Rubell和她的丈夫Donald是最早介入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者,在公众根本不知道 Maurizio Cattelan、Richard Prince、 Elizabeth Peyton 以及Thomas Struth是谁的时候,他俩就开始收藏他们的作品。
 
    2002年,她还与中国概念派艺术家、摄影家张洹一道,花了6周游历整个中国大陆——张那时还是北京“东村”艺术群落的一名艺术家,如今他的作品已经进入了苏富比的图录。
  张洹创作于2001年的雕塑《和平》是此次拍卖的一件重头拍品,它包括一座裹有金箔的青铜铸钟,一个与钟垂直的人体,以及一个木框。这件2003年曾在美国曼哈顿Ritz-Carlton广场展出的作品,被一名匿名的电话买家以40.8万美金买走,超过估价的两倍。张的另一张摄影作品《把鱼塘的水面提高》居然也拍出了高出估价两倍的7.8万美金。

  6个买家争购岳敏君1998年的自画像式的隐喻作品《狮子》,最后的赢家也是一位电话买家,此人花了56.48万美金购得,而此前岳敏君的最高拍卖纪录是15万美金。

  Michael Goedhuis,一位长期与伦敦、纽约的画廊进行中国当代艺术买卖的画商,也出现在了这次拍卖中。他相中了徐冰的作品《会飞的鸟》。此次拍卖图录的封面上印的是这件作品,这幅估价为25万~30万美金的作品,让Goedhuis花了40.8万美元。

  Goedhuis认为,此次拍卖证明了纽约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重要平台。中国当代艺术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未来的十年内将一路上扬。

  而对于某些藏家来说,这种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一位曼哈顿的藏家Sue Stoffel从1990年起就一直在买进中国当代艺术品,她说自己的藏品价格已上涨了100倍,而她认为“上涨还刚刚开始”。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