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沉默的艺术——拍摄圆明园遗址随笔

更新时间:2006-03-24 09:49:16 来源:平遥摄影节网 作者:米国伟 编辑:小路 浏览量:2167
  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包,踏进仰慕已久的圆明园遗址。

  夕阳,正待西下一片灿烂,将著名的长春园西洋楼遗址,四周形态各异的中西式建筑群照得格外耀眼,精美无比的石雕残迹在光影的折射下,透出中华民放悠久历史的气息。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

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後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杰作,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的劫掠焚毁,沦为一片废墟。我漫步在无数残石的遗迹之中,放眼望去,横卧在杂草之中的古建筑装饰、檐雕、门柱、浮雕、透雕等等汉白玉巨石,几乎就是一座天成的艺术博物馆。我自觉与不自觉地沉醉在这古老的历史氛围里,看着光影间闪烁的,美的构成,我激动地揿动了尼康fm2相机的快门。

  伫立在沉默的石雕前,与其说是审视着“康乾盛世”的辉煌和“百年屈辱”的沧桑,不如是在倾听着暮色中古遗址的诉说,历史的、人间的、风俗的、文雅的洋溢着一股股难以抹去的文化艺术的底蕴,让后人对沉默的艺术流连忘返……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