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赛事报道>正文

中国顶级画博会4月北京登场

更新时间:2006-03-24 09:13:57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靖 编辑:小路 浏览量:1266

  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将于4月12-1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届时将有来自17个国际和地区的99家画廊携4000余副艺术精品参展。最令人期待的是,毕加索、尚·杜布菲等世界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和美国的马伯乐、韩国的现代画廊等国际顶尖画廊都将登陆中国。

  看点1 大师来临

 参加2006CIGE的98家画廊带来约4000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作者既有知名大师,也有明星级的艺术家;这些作品中有传统的中国风情画,又有当代西方的前卫之作。油画、雕塑、影象、装置、摄影作品一应俱全。集中时间欣赏如此众多的大师之作,应该是难得的机遇。

  去年的CIGE上,最贵的作品折合成人民币单件定价也不到千万。今年,台湾的睿芙奥画廊带来了估价400万美金的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 的“老佛爺百貨公司”,美国的马乐伯画廊则带来了毕加索的“Trois Femmes à la Fontaine”。和去年相比,今年价值上千万的作品将有十件以上,数百万的则不计其数。

  除了杜布菲和毕加索,雕塑大师亨利·摩尔(Henry Moore)、潘玉良、林风眠、梅尔尼科夫.A、安迪·沃霍(Andy Warhol)等国际大师,赵无极、朱德群、陈丹青等国内外华人大师的诸多经典作品也将亮相。

  看点2 艺术市场“中”移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日本和韩国为中心的亚洲艺术市场格局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这一点从参展CIGE的画廊范围和数量上就可见一斑。今年参展的画廊多达98家,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美国的Marlborough Gallery、韩国的国际画廊、法国的Galerie Laurent Godin等顶尖的国际级画廊。其中Marlborough画廊和国际画廊虽然是第一次参展,但都确定了8个展位。曾经参展CIGE的国外画廊也纷纷把展位数量增加到2个、4个或6个。这表明海外画廊是有备而来,而不再是试探性地参与,这种现象体现了海外画廊对中国艺术市场的重视,他们将带来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气息。

  另一点值得期待的是,CIGE还吸纳了常青、空白空间、香格纳等32家中国内地画廊。让世界艺术市场和国内大众有一次全面了解内地画廊和当代艺术作品的机会。

  看点3 一件作品的主题展

  王度,是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作品的“85新潮”时期南方艺术群体的领头人,1990年移居巴黎,目前为法国重要艺术家。他过去15年中作品的题材主要取材于通俗媒介影像(杂志、报纸、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特别是中国的媒介和影像。法国Galerie Laurent Godin画廊带来了他的《Missile》。并将配合视频展示《Missile》在里昂双年展上被展出的全部过程。

  看点4 一件名为“贵宾室”的艺术作品

  贵宾室(VIP室)是为了给参观的收藏家和画廊提供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场所。此VIP室非常有特点,它本身就是一件由知名艺术家也是建筑设计师的仲松先生创意制作的一件艺术品,走进贵宾室室的人们也就走进了一件作品,将产生一种奇妙感受。

  看点5 五位策展人+五位收藏家的专场论坛

  除了主题展,论坛作是博览会的另一学术重点。今年的CIGE强调国际性和专业性的视野,在4月13日和14日在博览会现场连续两天举办论坛,请来自法国的前巴黎东京宫美术馆馆长及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策展人Jerohe San、韩国的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负责人及光州双年展策展人Sunjing Kim、日本的AAC杂志编辑出版人Takahiko Honda、德国的资深国际艺术观察者和评论家及《Art Now》的作者UTA Grosenick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分别进行每人一小时的专题演讲。收藏家部分则由管艺、张永霖、姚谦等五位收藏家进行专题讲座。

  看点6 共享艺术与收藏

  业内认为,国内藏家只要能够潜心研究,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一个艺术博览会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观众数量的多少,而是收藏家的多少以及收藏家的实力。因此,挖掘并努力培养收藏家是所有国家的艺术市场所必须的。此次CIGE组织了两场由中国企业家和画廊经纪人组成的圆桌论坛。双方对话的形式和选题多种多样,但是最终的标准是收藏家或者说准收藏家将具体问题提给艺术经纪人及画廊经理人的,目的是让这些已经或者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收藏家的中坚力量的企业家们近距离地接触艺术品和收藏知识,培养深具潜力的收藏家群落。

  在公众参与当代艺术的部分中,CIGE将今年的主色调为粉红色,意在强调亲和力,拉进艺术同普通观众的距离。为此,展会组织者推出了北京高校校园行活动,深入校园宣传当代艺术及博览会,即将展出的经典之作,在年轻人中培养他们的艺术眼光和品位。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