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54件作品浓缩德国新表现艺术辉煌

更新时间:2006-03-22 09:00: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958

    3月17日,四位德国表现主义大师的54件代表作品来到上海证大艺术馆,展现了德国新表现艺术最辉煌的时期。

  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师从著名现代艺术大师尤瑟夫·博伊斯的德国艺术家约尔格·伊门多夫,决定放弃自己已经从事了十几年的行为艺术和装置、雕塑的创作,拿起画笔,把表现主义的精神挥洒在画布上,从而开辟了新表现主义的画风。那个年代,几乎整个欧美都受到美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各种材料与装置充斥着艺术界。在德国,博伊斯的行为艺术运动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与伊门多夫不谋而合的,还有乔治·巴塞利兹、马库斯·吕佩尔兹和A.R.彭克等人。正是他们对传统架上艺术的回溯,才使得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在当时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之路:上下倒置的人体、来自古埃及和玛雅文明中的象形符号与书法、还有那些被拼凑在一起的人体器官图案与机械部件形象。

  出生于二战期间的艺术家,不可能不关注政治。《德国咖啡馆》是伊门多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明艳鲜黄的色调与苍劲有力的笔触有效地表现了他对暴力的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于1945年熄灭之后,世界被一分为二。那时的伊门多夫还是一个少年,战争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德国战败后,东西德国被人为地拉向两个方向,伊门多夫就在这种民族分裂的背景中成长。

  伊门多夫使用了自己的绘画语言。那些反复在画面中出现、色彩鲜艳的人体器官与冰冷的枯枝、战争中的硝烟组合在一起,仿佛活生生展现了艺术家少年时期噩梦中的场景。

  与伊门多夫的隐讳暗喻不同,马库斯·吕佩尔玆张扬的个性注定了他的作品图像更加直接有力。这位上世纪70年代德国最活跃的艺术家擅长绘画和雕塑,还出版过好几本诗集。变化多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吕佩尔玆最擅长的风格。他从来不回避政治和历史,那些被纳粹使用过的标志,被他象征性地移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冷静、大胆地直面当时分裂的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国家不光彩的纳粹历史。

  倒立的人是乔治·巴塞利兹绘画中的典型场景。这位在20岁时从民主德国穿越柏林墙来到联邦德国的艺术家一直忠诚于架上绘画,并与博伊斯并称为德国战后“两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巴塞利兹和已故的博伊斯形成了德国当代艺术的两个重要方向,一个仍保持着对传统艺术手法的信念,而另一个则走出画布,掀起了行为艺术运动风潮。在他的画布上,一开始出现的是笨拙粗鲁的农民、猎人和牧人。尔后,他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毁的德国土地和风景上重现出来。这些具有表现性的人物画,成为他开始新表现主义绘画之路的探路石。

  在巴塞利兹后期的绘画中,他开始改变主题,处于混乱世界中的人形成为他画布中最常出现的主题。他经常画上下倒置的人体,在这样的画中,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似乎颠倒了。“我想绘画对象不再具有固有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没有意义的东西。”巴塞利玆曾经这样说道,“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乃是继续画下去。”

  A.R.彭克同样是越过民主德国而前往联邦德国从事艺术工作的画家之一。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潮流中的后晋者,A.R.彭克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重新在自己的画中复苏了表意符号、象形符号和书法。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图像,让人们回想起洞穴文化、古埃及和玛雅艺术。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