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秋战国铜镜
1、分期与特点
春秋战国青铜冶铸业的进步,使铜镜在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上都出现了飞跃,制作精巧的战国铜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青铜工艺的高超技术水平,改变了早期铸镜业滞后于其它青铜器发展水平的状况,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中国铜镜大批铸造和广为流行的时期。
这一时期,尤其是战国阶段,铜镜数量猛增,见于著录的达千面以上,种类也颇为复杂,有人按铜镜的主题纹饰分类,多达11米40多种,表现手法丰富,加上地纹的出现,突出主题纹饰,使镜背图案呈现出主纹和地纹和谐结合,纹饰繁简有致。铸工精良的战国铜镜使铜镜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是具有观赏价值工艺品。列国之中尤以楚国的铸镜业最为发达,据统计仅湖南长沙地区楚墓出土的镜子就近五百面,几乎每四座楚墓中就有一座发现铜镜,其它国家葬以铜镜随葬的现象也很普遍,其中不乏精美之作。
春秋战国历史时400多年,铜镜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春秋中叶以后,按《中国古代铜镜》的分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流行全素镜和有单线、双线凸弦纹的素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早期铜镜的特点。同时新的镜种如纯地纹镜、四山镜出现,镜体圆形为主,少数方形,背有钮及座,钮形式为弓形、半环形,钮座多小圆钮座、凹面形钮座、素平缘。镜质地簿而轻巧,重量也较轻。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镜类大增,前段流行的确良镜类有的继续流行,纹饰上也有变化,常见的如花叶镜、山字镜,以及新增的菱纹镜、兽类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等以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为主的镜类,还出现彩绘镜、金银错纹镜等特种工艺镜,就技术和镜子的精美程度而言,均看出明显进步。此外如透雕圆钮座、八连弧纹钮座的出现,地纹和主纹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等,都表明铜镜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内涵。
战国晚期至秦末为第三阶段,前时流行的素镜,羽状地纹镜、禽兽纹镜等已很少出土,山字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铜镜流行,纹饰层次分明,主纹地纹相衬托,还出现了三层纹饰重叠的布置法。但前两个阶段以轻巧质薄为重要特征似乎没有多大改变。
2、春秋战国铜镜的类型
这一时期铜镜大致可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素镜类、纯地文镜类、几何纹镜类、植物类、动物纹镜类及特殊加工镜类。每一类的若干镜种选其典型者,简单提及。
①素镜类
素镜分为全素镜和弦纹、宽弦纹素镜三种。
全素镜,镜背无任何纹饰,一般时代偏早,应是西周素镜传统的继续发展。以圆表为多,钮作弓形、菱角表、三弦形等,无钮座一般直径在7--10厘米,厚仅0.1--0.2厘米。方形素镜偶见,边长7--8厘米。边缘无做作,质地较粗糙。这种素镜与周镜不易区分。
弦纹素镜,镜背有数周细弦纹(同心圆),少则一周,多则五周,钮作弓形、三弦形、出现小圆钮座,直径往往10厘米以下。弦纹多的时代稍晚,形体多在10厘米以上。
宽弦纹素镜,又称“重轮素地镜”、“三轮素地镜”,三弦钮,镜背有两周或三周鼓起的宽带,直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此类镜制作较精,出现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至汉初。
②纯地纹镜
指镜背只有一层铺底的纹饰,这类镜与地纹上再加上主题纹饰的构图不同,纹饰细密,铺满镜背,其边缘一般无纹饰或为另一种花纹圈带。此类镜可分为羽状地经纬度镜和云雷地纹镜两种。羽状地纹镜中的羽状纹,是由一个个彼此平等的长方形花纹组成,每个小长方形有羽状、涡料粒状躯体合成,是为缩小的蟠螭纹,有人称之为“变形兽纹”。这咱纹饰有多种形式,常见的纹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涡粒状,一种为羽状,前者镜身单薄,半环形小我导、小圆认,以一周素带将纹饰分为内外二区,缘部或饰以贝纹。后者三弦钮,座分圆、长方形两种,纹样稍大,较前者厚实。直径均在10厘米左右。云雷地纹镜中的云雷纹是以连续回旋状线条构成几何图形。云雷纹可分为云纹和雷纹,去纹回旋线条呈弧形,雷纹回旋线条呈方折角形或三角形折角。云雷纹中两种纹饰兼而有之。纯云雷纹地纹镜单弦钮或三弦钮,圆钮座,座外有凸弦纹或凹面形环带,素缘,边部卷起,有高卷边、低卷边之分。
羽状纹和云雷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大多也是作铺底纹饰。纯地纹镜始见于战国早期,流行于战国中期,晚期已少见,这两种纹饰用作主纹的铺垫至西汉中期消失,这是铜镜断代的标志饰之一。
③几何纹镜
几何纹是以线条、点、圈、弧线组合成的纹饰。是古代各种纹饰中应用最早、最广的纹饰。春秋战国镜饰中以几何纹为铺纹的现象较普通,以几何纹作主纹的镜有山字纹镜、菱纹镜、连弧纹镜。
山字镜主纹由几个山字构成。山字又被称作“丁”字或“T”符。这种镜羽状纹为地纹,衬托着三至六个山字图主纹,组成层次分明、纹理清晰的圆形图案。山字间常配以花瓣叶纹、绳纹。根据山字原多少分别称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四种,以四山镜最多,其余少见,有圆形或方形双重钮座,三弦钮。座外山字环列。
菱花镜,又称方连纹镜,镜背主纹为凹面宽条带组成的菱形纹,每一菱形纹中有一四瓣花朵,以羽状纹为地。在宽条带组合上可以按变化分为折叠式和连贯式菱花纹镜多为圆形、三弦钮,圆或方形座,素低卷边。菱花镜出于战国中、晚期墓葬。
连弧纹镜,以弧线或凹面宽弧带连成圈为主纹,弧数有六、七......十一、十二多种,其中八弧为最常见。这类镜可分为素地连弧纹镜、云雷纹地连弧纹和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三种,以第三种最为精美,形成细云雷纹、蟠螭纹、宽带连弧纹三重叠压。连弧纹纹镜一般为三弦钮,凹面形圆座,流行素缘低卷边。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墓中连纹镜进有发现。
④动物纹镜
这一时期动物纹镜种类较多,主纹有饕餮纹、凤鸟纹、禽兽纹、蟠螭纹、羽鳞纹等,其中禽兽纹镜、蟠螭纹镜数量较多,其余少见或罕见。动物纹镜均以细云雷纹为地纹,有圆形、方形两种镜形,三弦、四弦或半环钮,方、圆形钮座。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动物纹镜的特征及鉴定要点。
兽纹镜,通常以羽状纹、去雷纺为地纹,主纹有虎形兽、狐面长卷尾兽、无名长尾怪兽等,形态变化多端,颇为生动。其排列形式或分内外区,或首尾相接环绕式排列。流行三弦钮、圆座、八连弧表座或双重、四重圆钮座。除圆形外,还有方形兽纹镜。
凤鸟镜主纹是凤和鸟。有细云雷纹作地,以四叶、四折叠式菱纹将圆面分为四区,每区一凤或一鸟。一般为方钮座,四角上各一凤或两凤间各置一鸟等几种形式。
蟠螭纹镜,蟠螭纹即小龙(蛇)纹,多呈盘曲状。蟠螭绕圆形钮座排列。主纹之间隔以花叶、变形蝉纹。蟠螭镜除三弦钮外,还有半球形镂孔钮,一般素宽卷边。该种镜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其中地纹清晰者时代偏早,模糊者时代稍晚。镂空钮、四叶蟠螭纹镜、菱纹镜时代较晚。蟠螭纹镜主纹多用单线或双线,到秦、吧初同类镜主纹通常是双线、三线,有的还出现了铭文,为鉴别提供了依据。
⑤特殊工艺镜
指运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铜镜,在加工工艺、精美程度方面有别于一般铜镜。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发现彩绘镜、透雕镜、金银错纹镜等。彩绘镜是在素镜背用彩色或漆绘出各种图案的镜子。纹饰有蟠龙纹、夔凤纹、卷运云纹,还巧妙地运用细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区及多种色彩的调配。
透雕镜,镜背是一透雕的青铜片,镜面是光亮的白铜片,两者合贯为一镜成为透雕镜。按纹饰可分为蟠螭透雕纹镜和禽兽透雕纹镜,这类镜由于纹饰镂空,立体感强,有的镶嵌装饰性的绿松石,工艺价值特高。其形状有方、圆两种,小环钮,圆钮座,始见过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中期,其后绝迹。
金银错纹镜,是一种将金丝、银丝嵌入镜背组成纹饰的镜子,制工精细。按纹饰可分为金银错狩猎纹镜和金银错虺龙纹镜两种。前者主要纹饰分为三组,分别用“金错”细线表现骑士持剑与虎搏杀、两怪曾互斗,一只凤鸟的图案。三组图案之间饰有双龙涡纺,周围配以“银错”小涡纹,堪称镜中之珍品。后者主题纹饰为六条错金银的虺龙缠绕,这一工艺流行于两周三晋地区,时间在战国早、中期。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铜镜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纹饰变化繁多,种类复杂。就中国铜镜而言形成第一次铸造高峰。在鉴定上其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圆形居多,三弦钮,方或圆表钮座,素窄或宽卷缘。图案花纹以地纹衬映主纹的手法,使图案更富层次感/这一时期铜镜质地簿而轻巧,直径以20厘米以内为多,重不过一二百克至三四百克。晚期出现少数大而厚重的镜子,直径超过20厘米,最重的达750克左右。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