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天水在线
提起“水帘洞”,人们的思绪肯定会神游到《西游记》中孙猴子的“洞天福地”,吴承恩笔下的这方“仙地”到底在何处?当然这只是作者所描绘和想像的,但市民是否知晓,在我市却有一处实实在在的“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群位于武山县境内,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绮丽,是我省渭河流域一处规模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
近日,记者专赴武山水帘洞,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
石窟损毁情况令人堪忧
水帘洞石窟群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石窟也凭借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和雕塑的艺术价值正在申请国保单位。2005年12月,记者赶往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及木梯寺石窟。在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现有的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中,位于拉梢寺的高42.13米的亚洲最大的一佛二菩萨摩崖浮雕造像最为著名。站在这座气势雄伟的摩崖浮雕对面的观景台上,记者不禁被大佛传递的无形力所震撼,同时也为其遭受的损坏而惋惜。记者清楚地看到,浮雕周围的壁画大多已模糊不清,许多塑像、壁画已自然风化,消失无踪,而著名的摩崖浮雕大佛,除眼睛、头顶、耳朵上部外,其余只剩泥塑的本来面目,据同行的水帘洞石窟群导游小康介绍,造成佛像损坏的原因,除风化外,还有飞鸟在佛像上做巢、老鼠打洞、河水浸泡后反酸、雨季反潮、岩体裂缝、壁画空鼓等原因。因在建造大佛时,有木箍泥塑和石胎泥塑两种类型,在岁月的侵袭中,木头因虫蛀、朽坏等情况是最容易损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坏面积还将逐年增长。在水帘洞石窟,第一层壁画剥落后,第二层经过数年香烛的烟熏火燎后,那些曾经美轮美奂的壁画已是模糊不清,而洞内的壁画已基本风化光了。在损坏情况最为严重的千佛洞,记者站在崖下看到,佛像及壁画只剩很局部的一部分,裸露的墙体清晰可见,支撑佛像的木头历历可数,壁画最高层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佛像。据武山县文化局副局长丁维中介绍,千佛洞的风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很严重了,所谓“千佛”现在只剩下十多座了,壁画面积已不足原来的30%一40%。而作为水帘洞石窟群四单元之一的显圣池,损毁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显圣池旁的悬崖上只能看见三座佛像的残躯,如果不是导游指点,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这一景点。木梯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渗水严重,好多窟内情形已不容乐观。记者在第五窟看到,洞窟及塑像保存较好,但受烟熏严重,壁画大部分脱落,左壁胁侍菩萨被毁。第七、八两窟,窟内壁画全部脱落。该石窟最具价值的一佛二弟子也只剩下上半身,风化程度令人心痛。
弥足珍贵的佛教“活化石”
水帘洞石窟群地处黄河支流渭河上游的北岸,位于武山县东北25公里处的榆盘乡钟楼村附近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塞。独特的丹霞地貌,深邃幽静的响河、鲁班峡一带,早就是佛教徒修禅悟道的首选之地。据文献记载,水帘洞石窟群始创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在此后的隋、唐、五代、宋、元等各个历史时期,水帘洞石窟群不断得到发展和修缮,特别是宋、元之际对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进行过大规模的重塑和重绘。现保存下来的历代窟龛69个、塑像200尊、壁画(彩绘)2430平方米、古建筑14座、舍利塔10座、碑刻题记18方、文物树2棵、无头干尸1具及其它遗物60余件。水帘洞石窟群有“七寺五台”之说,但因自然和人为破坏,现仅存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
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的峭石壁上,是一个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该洞除保存有大量的壁画、塑像外,还有近代修建的丘祖宫、真林宫、福禄神等殿宇及神像。水帘洞内有宫、寺、殿、台、亭、阁及泉十多个,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佛教巨幅壁画。
发表评论
请登录